我国农产品价格近年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米与小麦价格上涨约10%,玉米价格上涨15%—20%,蔬菜价格因冻春和西南大旱等原因上涨约30%,杂粮则异军突起,整体价格上涨约50%。杂粮价格上涨以绿豆最为明显,其市场价格由以往的每公斤5元一度猛增至10元。5月底,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联合派出的调研组开始在绿豆主产区进行调研,几乎同时,绿豆价格迅速下跌,部分地区的跌幅甚至接近50%。北京东方艾格公司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黄德钧认为,炒作虽对杂粮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并非主要原因。实际上,杂粮价格上涨过快根本上是由供需严重失衡所致。
去年全国绿豆产量仅有70万吨,相比2003年下降了4成多。“大幅减产的原因除了产区遭遇灾害天气之外,与缺乏政策支持也有重要关系。”黄德钧说,2003年起,我国开始对粮食种植进行补贴,去年还纳入了一些经济作物,如花生,但小杂粮始终不包括在补贴范围内,其市场完全放开。而且,绿豆、红豆等杂粮品种的种植又属于劳动密集型,农民打理起来费工费时,又得不到补贴,所以渐渐转向了其他农作物,导致供应下降。
在市场供应下降的同时,市场对杂粮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目前城市居民的杂粮消费量由过去的人均每年约3公斤上升至4公斤以上。此外,绿豆等杂粮作为中药的原材料,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黄德钧建议,国家目前实行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应该做适度调整,不应只关注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有必要对小品种杂粮也进行宏观引导。此外,由于我国农业很大程度上还依赖“靠天吃饭”,遇到像今年西
南地区大旱这样的
自然灾害,就会对一
些农产品市场造成
明显影响,所以不妨将红豆、绿豆等也纳入期货品种,使相关生产企业能够预期未来价格,从而避免现货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虽然目前在某些主产区出现了一些小品种的电子交易盘,但我国的期货品种中农产品仍然太少,未来有必要将更多品种推上期货交易平台。”黄德钧说。
(摘自《新农村商报》陈小三/文 201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