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鎏琰
近日,我省首批2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正式公布,园区分布在萧山、慈溪、磐安等25个县(市、区),计划在3年内建成。这些创建点核心区建设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辐射面积5万亩以上,各园区将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合理配套畜牧业和食用菌等产业,形成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那么,首批现代农业综合区是怎么出炉的?各地将如何开展建设?创建工作又要取得怎样的成效?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基础好是成为创建点的主要因素
“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确立,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地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更有利于下一步的继续发展。”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德清县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是首批创建点之一,它就是在原1.6万亩的钟管新港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基础上调整建设的。
据介绍,新港园区规划建设将包括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等,其中,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包括花鳖养殖基地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示范区以及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00亩清溪花鳖、乌鳖精品园,1100亩金龙潭中华绒螯蟹精品园,1000亩小根鳜鱼精品园,2000亩辉山塔加州鲈鱼精品园和小南湖休闲渔业精品园;而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包括浙江凤山奶牛场、永进生猪牧场、程全顺养殖场和红亮肉鸭专业合作社等三场一社。“由于我们原来的基础好,因此,下一步主要还是如何提升的问题。”德清县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内将配套实施种养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工程,实现绿色生产,同时为加强综合区管理与服务,园区计划投资300万元,建造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接待中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