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林业产值,去年实现林业行业总产值1600多亿元,相当于每万公顷林地平均产出2.4亿元。是什么促使我省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林业产业大省?专家指出,完善的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助推我省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林木良种选育国内领先
我省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始于1973年,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至今,全省杉木、马尾松多世代改良已达到2代种子园水平,选育出的高世代种子园种子和优良无性系增益达40%—50%,其中开化县林场选育的杉木无性系良种19年生平均每亩产出规格材23.3立方米,是普通杉木速生丰产林的3.3倍。淳安县姥山林场的马尾松2401无性系,10年生树高11.8米、胸径21.8厘米,年胸径平均生长量达2厘米。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周志春说,这样速生的马尾松在同纬度地区是不多见的。
在经济林和观赏植物良种建设方面,我省的油桐、油茶、乌桕、板栗、柿等木本粮油树种育种处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拥有亩产30公斤茶油的良种31个。杨梅、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树种遗传改良和茶花、桂花、玉兰等传统名花新品种选育进程明显加快,涌现出黄金茶、千年雪、金叶珊瑚朴等一批优新乡土树种。
在防护林良种建设方面,除了巩固木麻黄、桉树、舟山木姜子等传统防护树种选育和繁育研究外,针对沿海防护林建设和城镇绿化所需的抗风、耐盐、耐湿树种缺乏的问题,我省开展了耐水湿耐盐碱优良树种资源引进,选出了10个优新耐湿耐盐树种,其中水紫树、弗栎和美国枫香3个品种通过了省林木品种审定。这进一步增加了我省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空间,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合”构筑良种选育创新平台
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良种生产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管理协调为纽带,有效整合种苗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良种基地和有关企业的力量,组建林木良种选育协作组,促进科研、生产、管理三结合。
种苗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林木遗传改良中长期规划,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做好项目的立项和监督,积极促成基地与科研单位联姻;科技人员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影响良种选育和生产中的瓶颈问题;良种基地严格执行科研院所专家制定的技术方案,切实抓好良种基地建设和良种生产。管理、科研、生产人员同线作战,形成合力,同时又合理分工,各司其责,推动了我省林木良种繁育体系有序运转。
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骆文坚说:“浙江林木良种工作的领先,最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上。”“两院一所”和各级种苗管理部门、林木良种基地共同协作,科技人员的传帮带、林业资金的持续投入、基地与林业专家的互动,使浙江林木良种选育工作35年不间断,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良种生产和科研水平不断升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良种基地建设实现规范化
为加快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合理布局,我省按照“重点突出、分工明确、分类管理、分层施策”的原则,对全省28个林木良种基地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全省现有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6个,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9个,一般良种基地13个,总建设面积达2.6万余亩。在基地建设中,注重科学规划,发挥其多种功能,特别是把余杭长乐林场、淳安姥山林场、金华东方红林场、龙泉林科所、安吉刘家塘林场、开化林场等6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定位为林木良种选育研发的平台、林木良种生产的基地、良种及配套技术示范和培训的中心、林业科普教育的场所。
今年,我省推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施工定额预算,采用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促进良种基地建设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建立了全省林木良种及基地视觉识别系统,统一“浙江林木良种”标识、良种种苗包装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加强浙江林木良种宣传。
从今年开始,我省全面开展“森林浙江”良种推广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实施“树立一批典型、推介一批优良品种、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林农、规范一方种苗市场”的“五个一”工程,着力实施双“千百万”计划,即:推广100个优新品种,树立100个良种推广的典型,培育1000个良种推广示范户,新建1000亩高生产力种子园,营造1万亩良种示范林,培训1万名林农,加快推广林木良种,推动现代林业和“森林浙江”建设。
目前,全省累计生产各类林木良种81.5万公斤、穗条3224万根,推广造林面积1846万亩。商品林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因良种增益而增加的经济效益达163.4亿元;杉木良种生产已全部使用1.5代种子园以上良种,杉木种子园建设投入产出比达1∶180.7;经济林种苗“富有”柿栽种后8—10年,每亩效益在2万元以上;薄壳山核桃良种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良种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企业成为林木良种开发主体
我省十分注重鼓励与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良种事业,特别是对从事观赏花木树种选育及生产的商业性项目,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已逐步成为我省绿化观赏苗木新品种开发的主体。
浙江森禾种业以红叶石楠为先导,包括金森女贞、金禾女贞、小丑火棘、银姬小蜡、水果篮等几十个彩叶花灌木树种的研发、生产与推广的巨大成功,为我国城市彩化、美化作出了独特贡献。
绿化观赏苗木产业的崛起,与政府支持密切相关。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扶持花木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萧山、金华、嵊州、义乌等地积极鼓励引进优新品种,发展容器苗,奖励营销大户,促进了种苗产业的发展。目前,我省种苗生产规模、产值、效益、科技水平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去年,全省花木种植面积158.9万亩,产值87.7亿元,出口额7132万美元,其中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138.4万亩,占全省花木生产总面积的87%。 (沈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