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俞廷尚
20年弹指一挥间,我省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由弱趋强,逐渐成长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型农业产业。虽然各地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不同、内容有别,但从它们在发展历程中,记者却看到了许多共性的东西。
工商投入活“血液”
休闲观光农业虽然是在土地上做文章,但大量高科技、现代化因素的融入,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层次,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工商资本的积极参与,哪有拳王农庄的今天?可能早就荒废在‘半山腰’了。”位于嘉兴市嘉善县的浙江拳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松说,他在2007年就向农庄投入了1000多万元,全靠拳王饲料公司的经济支撑,才保证了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我省众多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中,工商资本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发展“血液”。嘉善碧云花园、平湖金龙门生态农庄目前都已投入7000多万元,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投资已超过1.3亿元,这些投资者有的是做服装生意的,有的经营房地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休闲农业观光园中,80%以上的建设资金靠工商业主自筹,伴随工商资本进入休闲观光农业领域的,还有先进、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营销运作理念,这也大大加快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政府扶持挺“脊梁”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固然有利益的直接诱惑,但却不是全部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很多业主都谈到一点,投资回报固然是一方面,但他们看中的是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碧云花园董事长潘菊明说,刚开始时,他只想开发一个100来亩的小规模农庄,除了个人修身养性,也可以接待客户。不想园区建设伊始,他按做服装生意时的规定去缴税时,政府不仅不收税,还给他补贴,这让他突然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投入也越来越大胆。
平湖金龙门生态农业休闲园董事长孙付金告诉记者,他们当初投资时也曾犹豫过,因为农庄所在的平湖市广陈镇龙萌村虽然毗邻上海,区位优势明显,但交通不方便。“当地政府告诉我,他们正在规划一条道路,会经过龙萌村,直通上海。这份规划让我们下了决心。”于是,孙付今和合伙人租下了龙萌村的1500多亩土地。如今,政府规划的道路已在动工,孙付今对农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采访中,一些业主表示,农业投入大,回报期长,而且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牵涉到土地流转、产业布局、交通物流等众多要素。政府虽然直接扶持的资金不多,但在金融、税收、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都使他们觉得投资发展农业具有极广阔的前景,这颗“定心丸”让他们挺起了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脊梁”。
精心规划强“体魄”
休闲观光农业的终极目标,是消费者,而要吸引消费者,就要有鲜明的特色,有可看可玩的内容。这一路的采访中,许多农庄主对此深有感触。
奉化滕头村作为国家第一个A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和首批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之一,在园区内容建设上做足了文章。滕头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周全告诉记者,现在园区内已建起了观光大棚、将军林、婚育新风园、古代造纸坊等30多处特色景点。“这些特色景点,就像园区的一块块‘肌肉’,能让园区‘立’起来,每年吸引的游客数以万计。”
的确,田野里虽然空间大、环境好,但如果不精心设计,就很难吸引游客。换句话说,要在全省星罗棋布的1600多家休闲观光农业区中,让人家“多看你一眼”,是要有“资本”的。
湖州吴兴区移沿山生态农庄总经理王新良就表示,如果仅是一个农庄,游客来了,只能吃顿饭,意义并不大,单调的内容很难吸引回头客,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产业的支撑,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我们原先的目标,是要游客在我们这里度过‘快乐的6小时’,现在农庄发展壮大了,如果游客能在我们农庄呆两三天也不觉得厌倦,我们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