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农业“卖风景”,“卖”得很创意

——休闲观光农业千里行侧记(中)

  本报记者 陈小平 俞廷尚
  产品加工、休闲观光、餐饮会务、文化教育……,原本简单的农业生产,在休闲观光农业园中被赋予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当经营者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时,农耕文化的丰厚底蕴也成为了宝贵财富,农业“卖风景”,卖起了娱乐、文化和创意。
休闲娱乐,田野变身“消遣地”
  当城市居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忙碌了一个星期后,五彩缤纷的乡村田野成为他们寻找轻松和快乐的首选。在我省,不少休闲观光农业园把农作物生产、田园风光、风俗文化和文娱活动巧妙地设计组合在一起,让农业园区化身为市民的“消遣地”。
  记者在德清杨墩休闲农庄采访时看到,农庄内的拓展训练场上一直人声鼎沸,一些游客在玩“信任背摔”,另一些游客在攀岩,在这样一个水清草绿、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的环境里,年轻人尽情地释放着他们的激情和快乐。那整齐洪亮的呐喊声、爽朗欢快的笑声,深深地感染了正在采访的记者们,大家都跃跃欲试。
  在嘉善碧云花园,花园主人潘菊明在一大片天堂鸟种植区内开辟出了一条简易砂石路,将种植大棚改造成一个迷宫。游客在近距离观看这种美丽植物的同时,还可以考验一下自己的方向感,别有一番乐趣。“在不破坏农业生产设施的前提下,我稍加改造,就形成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景点,何乐不为。”潘菊明说。
  专家表示,我省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都有较大面积的土地,有各类生产设施,为功能开发留下了宽广的空间,拓展训练、骑马、游泳,甚至农耕生产,只要你想得到的项目,都有实现的空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点子为王,农业“玩”出新花样
  如果你觉得休闲观光农业只能在生产上延伸,在空间上利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位于杭州余杭区中泰乡中侨村的同家乡村乐园,就在创意农业上大做文章,斩获不小。
  走进同家乡村乐园,初看与别的休闲农庄大同小异,有采摘游,有餐饮住宿,也有文化娱乐活动,但细细品味后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处设施、每一项活动都充满创意,农业在这里“玩”出了新花样。
  同样是米饭,同家一定是用“大柴灶”烧的,那是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在同家的厨房,你可以在厨师的指点下自己烹制、创作新的菜肴;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领”一块菜地,自己种菜,到时亲自来收割、烹饪;甚至是住宿,你也可以按照你的爱好,选择不同风格的客房,每个客房就是一个“起居商场”,里面的所有用品都是精心设计的出售商品,喜欢的话,下单就行。“同家的发展遵循的是‘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念,这里的一切创意都是为了给游客‘家’的感受。”乐园负责人王爱武说,园区还建立了同家乡村乐园网,游客可以在网上畅游乐园,也可以在网上预订、购物等。
  王爱武说,她们借鉴的是世界最大休闲度假村Club Med的运营模式,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同家品牌农业迪士尼。据介绍,今年同家乐园要在杭州开出3家连锁店,预计年经营额将超过6000万元;今后几年则要在省内扩张至10家以上,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休闲观光农业的潜力。
文化熏陶,传承农耕文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农耕文化与当代青年渐行渐远,不少人为之扼腕。一些休闲观光农业业主,从中看到了机会,将产业经营和社会责任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就是这样一个“传承地”。该农庄建设了热带雨林、沙漠风情等多个主题展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见识热带、沙漠等特殊环境的植物,还能在农庄建立的仿军事化管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里接受军事训练。据农庄负责人张建昌介绍,农庄的这个训练项目非常受欢迎,去年前来训练的学生超过8万人次。今年暑假农庄的接待计划早就排得满满的了。
  让孩子们在田野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强体魄,是众多家长的心愿,而生态农庄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吴兴移沿山生态农庄开辟了自助菜地,平湖金龙门生态农业休闲园开办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馆,奉化滕头村则在生态家园中建起了乡村大舞台……记者走访的每个农庄,几乎都有这方面的设想和举措。正如一家农庄的老总所言:“让我们的下一代参与农事活动、增长知识,是农庄开展经营的卖点之一,也是农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退一步说,也是在为农庄培养潜在的消费者。”
  正是通过全方位的功能拓展,才使得我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名利双收”。据省农业厅统计,去年,全省各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共吸引游客3915万多人次,旅游及园区农业生产总产值达到78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农民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