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毛竹低改催生“竹王”

  开化县桐村镇黄柏坑村有块“竹王”地,一直是媒体的聚焦点。今年开春以来,连根紧挨的“四胞胎”竹笋和胸径足有18.3厘米的“开化竹王”让这块“竹王”地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竹王”地的主人吴龄寿是桐村镇的竹林承包大户,他告诉笔者,自从他家的毛竹林实行低产改造后,竹子长得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吴龄寿说:“通过低产林改造,我每年砍竹、挖笋加上竹园养鸡的收入有十来万元哩!”
  桐村镇毛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3.3万亩,占开化竹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镇20个行政村都有毛竹分布。原先多数竹林因缺乏管理,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很低。从2006年开始,开化县在桐村开展毛竹低产改造试点,竹林亩产值从200余元增加到近500元。2009年全镇的毛竹产值达1650万元,为竹农人均创收960元。
  开化县林业局高工周俊宏说,桐村“竹王”地里长“四胞胎”竹笋和“开化竹王”,虽跟这里的地理条件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两年开化大力推行毛竹低产改造技术,对原来产量不高的竹林实施深挖抚育,使得毛竹越长越有气势。 (程向红 颜喜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