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舟山打造我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

  •   □见习记者 俞霙
      打造国内最大的远洋鱿鱼生产基地、鱿鱼加工基地、远洋鱼货集散基地、远洋渔船修造基地;建立一流的远洋渔业科研中心、远洋渔业服务中心、国际渔业会议中心和超低温金枪鱼供应中心。今年年初,舟山市提出了“建设国家远洋基地,再造海外舟山渔业”的口号,该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当地计划通过“四个基地”和“四个中心”的建立,为舟山渔业腾飞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舟山市规划,到2015年,远洋渔业总产业规模要达到100亿元,其中远洋捕捞产值20亿元,市场交易30亿元,鱿鱼加工40亿元,金枪鱼加工5亿-10亿元,装卸运输等服务业5亿元。这相当于再造一个舟山渔业,届时可新增鱿业岗位2万—3万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
    顺应形势,
    加快远洋渔业转型升级
      舟山远洋渔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舟山市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1家,生产渔船230余艘,产值12亿元,年产量16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5%和全省产量的80%。其中舟山鱿钓渔业在全国远洋渔业产业中地位突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7%。
      “舟山远洋渔业目前所拥有的企业数量和渔船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对记者说,“但是不可否认的,由于群众远洋渔业起点低以及与生俱来的‘小、散、弱’等缺陷,使得舟山远洋渔业不得不面临装备设施老化、产能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挑战。”但是,远洋渔业是舟山特色产业、民生产业、希望产业,加快舟山远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改变散弱局面,提高舟山远洋产业水平和对外竞争力是“十二五”渔业产业的努力方向。
      从全国其他省市的情况来看,发展远洋渔业的势头十分迅猛,如深圳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造船或买船补助金额最高每艘达到800万—1200万元,力度之大全国罕见。在这样的情况下,舟山要保持中国渔业的龙头地位,加快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而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有关海洋专家曾指出,目前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仅是其中的较少一部分。比如,鱿鱼资源目前已探明在大洋储量为2亿吨左右,年可捕捞量2000万吨,而目前只开发捕捞5%左右。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大洋性资源,可以有效保护我国近海、浅海资源,也可减轻陆地资源开发的压力。
    政策引导,
    打造精良远洋船队
    据悉,今年起,舟山市将通过财政补贴政策的杠杆推动,以民间资本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全力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结构合理的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到2015年,要新建远洋渔船100艘,使渔船总规模达到350艘。记者了解到,在省、市相关政策引导下,截至5月2日,今年舟山新建的51艘大洋性远洋渔船中,已有3艘顺利投产,10艘下水;同时,还另有68艘渔船正在申报新建计划,今明两年总投资将达12.5亿。
      舟山市嘉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今年已斥资1.5亿元,建造6艘长72米、宽11米的传统大型西南大西洋鱿钓渔船。对于购买新船,公司董事长方央南难掩兴奋之情:“我们船队以前只有6艘小型船,只能去北太平洋捕捞鱿鱼,换了大船之后,我们再也不怕大风浪,可以去全球任何地方捕鱼了……过去每艘船只能捕鱿鱼500吨,今年8月底新船投产后,产量将提高到3000吨,一年可增加效益2000万元。”“此番新建船型不仅改进了装备、设施,还将有效带动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贸易、海上运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舟山整个渔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舟山要争取全球鱿鱼80%的捕捞量!”刘舜斌对于舟山今后的鱿钓发展充满信心。作为全国最大的北太自捕鱿鱼进关口岸,舟山市远洋鱿鱼加工业产值目前已达到20亿元。
    外引内强,
    积极谋划“蓝海”航程
      刘舜斌表示,目前舟山远洋渔业采用的是外引内强的战略,除了着力扶持具有潜力的本地企业外,舟山市还积极向外寻求大的战略合作伙伴。
      近期,舟山市政府将带队前往南美考察,打算在秘鲁、乌拉圭、巴西这三个国家中选择一个建立南美鱿钓生产基地,此基地将用于远洋船员的轮换,船舶的修理、补给,鱼货的集运等。
      舟山市还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中农发集团等一批国内大型远洋渔业企业集团、国内投资公司和海外财团,联手发展舟山远洋渔业事业。今年3月,舟山市长周国辉亲自带团赴京与中农发高层洽谈,希望有更多的远洋渔业项目落户舟山。
      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舟山市已逐步拉开沿海渔业大市有序向海外延伸的大幕,它将加快建成远洋“蓝色基地”,以满足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海洋资源的巨大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