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象山悄然兴起低碳水产养殖

  本报讯 (通讯员 向迅)日前,一种被称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技术,在象山西沪港海域悄然兴起。该技术根据养殖环境容纳量,把鱼、贝、藻等不同水产种类组合混养,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既把水产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又能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
  “这种技术能有效缓解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员陈琳解释道,鱼类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浮游植物和鱼类吃剩的微小颗粒物质,成为贝类的饵料,这种生态链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也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增加了养殖效益。”
  据悉,象山西沪港目前已是宁波市最主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对韩贸易基地。但由于网箱数量和养殖密度急剧增加,鱼类残饲与排泄物大量注入养殖海区,对养殖水域及其邻近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局部海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该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计划在3年内加大鱼贝藻综合立体养殖,重点扩大浒苔、礁膜、龙须菜、紫菜、海带等藻类养殖面积1500亩,稳定传统贝类养殖面积,进一步推广船耕机清理滩涂和杀除敌害技术,消除农药使用现象。
  该县还计划投入1202万元,对原有的14824只单层旧网箱削减改造成多层网箱,总规模控制在2600只左右。据介绍,多层网箱养殖模式可降低饲料的氨氮、一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回收等,可有效保护养殖海区环境,也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是国内外养殖专家推崇的低碳养殖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