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如今的社会,对食品安全相当关注。对一个年饲养生猪200万头的养殖大县(区)来说,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可能给整个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南湖有什么高招呢?记者这一圈走下来,还真发现不少。
不给违禁药品留空间
前些年,“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一直困扰着畜产品安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直对其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南湖区也不例外,他们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
在该区凤桥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站长张水明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日常监管情况。该镇存栏生猪20万头左右,家禽60万羽左右,是南湖区畜禽养殖重镇。与南湖区其他地方一样,该镇养殖也存在区域分散、量大面广的状况,全镇有规模养殖场800多个,小规模养猪户6000多户。除了站里的12名工作人员,日常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另一大重要力量,是全镇21名村动物防疫协管员。“协管员由村里聘任,我们站负责管理。我们要求协管员每个月踏棚一次,每月刷新一次台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月评估一次绩效,随时掌握所管辖养殖场的投入品使用情况。每批生猪出栏前,协管员都要上门抽取尿样,检测合格才准许出栏。”张水明说。
据南湖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黄全明介绍,这样的协管员,目前全区共有72名,这些熟悉本地养殖情况,经过一定业务培训的村动物防疫协管员,是养殖投入品使用监管的一双双“慧眼”,在养殖第一线构筑起了防范“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使用的有效屏障。
与此同时,该区农业执法部门会同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强化路面车辆执法检查,建立畜牧生产、防疫、检疫和安全检测各环节的联系、监督机制。该区制订了《上市生猪尿样抽检办法》,从村级动物防疫协管员抽检、各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站抽检、各镇(街道)突击互检、区畜牧兽医局与区农业执法大队定期抽检、屠宰场屠宰检测五个层次,织就了一张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的严密网络。同时,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告知广大生猪养殖户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和饲养环节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不给违禁药品留空间。
三支队伍保畜禽健康
疫病不仅关系到畜禽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养殖效益和产业发展安全。对此,南湖区完善了动物卫生监督站、镇(街道)动物防疫队、村动物防疫协管员三支队伍,有效地增强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保障了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同样是在凤桥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样的一种动物防疫体系架构。据张水明介绍,该镇的动物防疫力量,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的12名工作人员,二是镇动物疫病诊疗服务中心的12名服务人员,三是21名村动物防疫协管员。每年的春、秋季动物集中防疫,散养户主要由镇动物卫生监督站工作人员和村动物防疫协管员完成,规模养殖场(户)按规定实施程序化免疫。诊疗服务中心人员除参与、协助防疫工作外,主要提供日常补针、小猪阉割等有偿服务。
据黄全明介绍,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区财政每年在预算内足额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用于全区防疫物资采购、畜产品安全扑疫及防疫经费开支,此外,每年还另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服务。村动物防疫协管员每年工资6000元,区、镇、村各承担2000元。2009年,该区共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588万元,各镇(街道)配套资金也及时足额到位。
健全的队伍,明确的责任,完善的保障,使南湖区的动物防疫实现了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有效保障了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构筑起了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妥善处理病死猪“后事”
吃啥喝啥不乱来,防病治病有人管,生猪活着时的这些事都管好了,那万一病死了,“身后事”怎么办?病死猪不仅不能让其流入市场危害消费安全,也不能让其“横尸”田头河边影响生态环境。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南湖区也有其独到之处。
去年六月,南湖区出台《病死畜禽收集与处理运行管理办法》,采取“区规划监管、镇建设管理、村收集处理”为主的运行管理方式,在全区重点畜禽养殖区域内的行政村建设无害化处理池,区财政按每个100立方米的处理池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共建成27个村级无害化处理池和17个规模场无害化处理池,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0万元。
姚水明是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兼职管理员,负责该村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他告诉记者,由于养殖规模大,该村目前已建设了两个无害化处理池。养殖户有生猪病死了,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他则及时上门去拉猪。除了旧池外,刚投入运行一个多月的新池,目前也已投入了100多头病死猪。“病死猪处理一直是养殖户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以前,自觉点的养殖户会挖个坑埋掉,少数不自觉的养殖户就偷偷扔在附近河道里。现在好了,有猪病死的养殖户都会主动打电话给我,附近河道里再也没出现过死猪。”姚水明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挺自豪的。
据了解,根据该区有关规定,无害化处理池用地和建设、管理等费用,由镇、村自行解决。像姚水明这样的的收集人员,区财政根据收集处理量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户)病死畜禽的收集处理及设施运行维护费用,由各场(户)自行承担。
按区域合理分布、有效运转的4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妥善处理了“不幸”病死的畜禽的“后事”,有效控制了病死畜禽对该区生猪消费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