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迟,品质差
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的剑山茭白专业合作社,种有3000亩茭白。往年,凭着品质优、上市早的特点,这批剑山牌茭白还进入了杭州的联华超市。可是今年,由于三四月份的几次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头批茭白不仅开采迟,而且品质有所下降,茭白的境遇与往年就不同了。合作社社长陈良银告诉记者,“五一”过后的几天,茭白甚至跌到2元一公斤的最低价。他认为,除了市场需求变动,卖相差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为受冻后,有的茭白表现为‘长不大’,或者发黄根”。陈良银这样解释。
据金华市农科院蔬菜专家张尚法介绍,目前采收上市的茭白都属于中早熟品种。今年,无论是浙北的单季茭和浙东的双季茭,还是浙东南的棚茭(双季茭)和浙中浙西南高山山地茭,上市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迟,至少在半个月左右。像台州市黄岩区的大棚茭白,往年3月底开始上市,今年推迟到了4月中旬;而嵊州的双季茭上市则推迟了20来天。另外,小茭、怪茭的增多还影响了茭白的商品性。
生长期缩短,减产减收
据陈良银介绍,他们合作社的茭白全部采用棚栽方式,从低温影响的程度看,大棚栽培比小棚栽培冻害稍轻。据他分析,与去年相比,今年夏茭亩产会减少三分之一,冻害严重的田块亩产夏茭(光茭)在1000公斤左右。
张尚法告诉记者,低温使茭白分蘖势头差,大分蘖变成小分蘖,加上生长期较短,单茭重下降,影响茭白产量。预计今年全省茭白减产幅度在30-50%。据他分析,过段时间进入单季茭白集中上市期,可能对价格影响较大。
台州市黄岩区是我省的茭白种植“大户”,全区茭白面积在6万亩左右。2009年,全区生产茭白9.7万吨,产值2.58亿元。该区农业局蔬菜专家告诉记者,除了低温,光照少也是造成茭白减产的原因之一。据他估计,黄岩区今年茭白产量会比去年减少20%以上。从市场收购价看,波动较大。最早上市的大棚茭白(光茭)卖到14元一公斤,比去年高出4元左右。现在整体价位回落,每公斤光茭收购价在5.4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对于茭农来讲,减产减收已成定局。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随着经济效益的稳步上升,茭白栽培已遍布我省各地。全省茭白总面积在40万亩左右,产量64万吨,产值约15亿元。我省已成了全国最大茭白生产基地。据省农业厅蔬菜专家胡美华介绍,我省各地的茭白上市时间因品种及栽培方法而异,从3月黄岩棚茭开始,到10-11月的秋茭,基本上实现周年供应。今年3月份的低温,对茭白苗的伤害比较大,尤其是小拱棚覆盖早熟栽培的茭白,地上部分几乎全部冻死。有的叶片干枯,叶鞘失绿,幼叶腐烂,对茭白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专家建议,目前,茭农要加强管理,培育茭白壮苗,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要灵活运筹市场,推广冷库贮藏、速食小包装等加工工艺,提高茭白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利用茭白叶资源,通过草编工艺品,栽培食用菌等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本报记者 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