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瓜菜种业世界

2010年展示品种选登

NO.1   番茄——浙粉208

  该品种2006~2007年在海宁、嘉善、丽水、杭州等地进行春栽生产性试验,平均亩产5222.5公斤,比对照“浙粉202”增产11.3%。无限生长型,中熟,长势强;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第一花序节位7~8叶,花序间隔3叶,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指数0.75,幼果淡绿色、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果表光滑,着色一致;果实大小均匀,单果重230克左右;第一花序果实畸形果率低,田间表现抗青枯病,发病率为10.5%,比对照低49个百分点。适宜在全省秋季大棚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单秆整枝,栽培密度2200株/亩,一般5~6穗果打顶,每花序留3~4果。多施钙肥,增施磷钾肥。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2   番茄——航杂3号
  该品种经2007~2009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春季前期产量1394.9公斤/亩,比对照品种“阿乃兹”增4.3%;总产量5398.9公斤/亩,比对照增10.6%。无限生长类型,植株开展度中等,叶色浅绿。第1花序发生于第7~8叶位,花序间隔3叶;单株结果数24个左右;果实光滑圆整,无绿果肩,2~3心室,果脐小,大小一致;成熟果大红,色泽鲜亮,着色一致;果形指数0.91,单果重136克,大小均匀;果实硬度1.13公斤/平方厘米,耐贮运性好;品质佳;经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鉴定,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根结线虫。适合在浙江省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单秆整枝,栽培密度2200株/亩左右,每花序留3~5果。
  选育单位:杭州市农科院
NO.3   辣椒——千丽2号
  该品种经2007~2009年春季多点品比试验,大棚栽培前期亩产量1019.2公斤,比对照‘弄口早椒’增产16.6%;总亩产量3405.9公斤,比对照增产15.8%。长势较强,株高73厘米,开展度70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9节,结果性强,果实采收期长;果实羊角形、较直、尾钝尖,表皮光滑、有光泽,商品嫩果皮色青绿,老熟果深红色、果长16厘米,横径2.0厘米,果肉厚0.2厘米,单果重约18克;青熟果辣味轻;经接种和田间鉴定抗疫病和病毒病。从定植到嫩果采收春栽约45天,秋栽约33天。适宜浙江省保护地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杭州地区春季栽培在10月上中旬播种,亩栽2200株左右;秋延后栽培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播种,亩栽2000株左右。
  选育单位:杭州市农科院
NO.4   甜椒——慈椒1号
  该品种2000~2002年多点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666.9公斤,比对照‘加配5号’增产16.8%。株形紧凑,生长势较强,株高55厘米左右,分叉节位12叶左右,花单生,白色。果蒂凹陷,果实灯笼形,有3~4个凸起;果实纵横径分别为10厘米和8厘米左右,果肉厚约4毫米,单果重100克左右;商品果绿色带黄,老熟果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左右;结果性较好,平均单株结果数15个左右。一般定植到开始采收65天,开花至采收19天,果实采收期103天;商品性较好。田间表现较抗疫病、病毒病。适宜在宁波、绍兴、舟山地区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大棚早熟栽培宜10月下旬播种,适当密植,每亩定植2500~2800株;结果盛期及时追肥;适时采收。
  选育单位:慈溪市德清蔬菜技术研究所、慈溪市德清种子种苗有限公司
NO.5   茄子——紫妃1号
  该品种经2007~2008年多点比较试验,前期产量1172.3~1494.5公斤/亩,平均达1314.9公斤/亩,比对照“杭茄1号”茄子增产21.6%;总产量3378.4~4024.2公斤/亩,平均3660.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4.9%。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紧凑,平均株高87.2厘米,开展度76.9厘米,最大叶18厘米×9厘米,始花节位在第7~8节,结果集中,果长34.1厘米、果径2.4厘米,果形长直,果皮紫红色,色泽光亮,商品率高。果肉致密洁白,单果重约68.2克。中早熟,耐热,抗性接种鉴定中抗黄萎病。适宜本省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亩栽1800株/亩为宜。其他按常规管理。
  选育单位:杭州市农科院
NO.6   瓠瓜——浙蒲6号
  该品种据2007~2008年春季设施栽培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春季前期(前1/3采收期)亩产量平均1206公斤,比对照“浙蒲2号”增产7.8%;亩总产量平均达4369公斤,比对照增产11.7%。生产性示范亩产2500~4000公斤,比对照“浙蒲2号”增产7%以上。早熟,长势中等,叶形较小,侧蔓结瓜,侧蔓第1节即可发生雌花,雌花开花至商品成熟约8~12天;座果性好,平均单株结瓜6~7条;果实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脐部钝圆,商品瓜平均长度约36厘米,横径约5厘米,果皮青绿色,单果重约0.4公斤;肉质致密,质嫩味微甜,种子腔小,品质好,商品瓜率88%。耐低温弱光性和耐盐性强于浙蒲2号;春栽植株后期衰败时期稍晚于浙蒲2号。经接种鉴定,抗枯萎病,中抗病毒病和白粉病。适宜在全省作设施早熟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施足基肥,及时采收,每株同时留果2~3个为宜。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虫。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7   笋瓜——翠栗2号
  该品种经2007~2008年春季露地多点试验,商品瓜亩产量1543.7公斤,比对照品种“锦栗”增产10%以上。早春设施栽培亩产3686公斤,比对照增产13.5%。春季露地栽培定植至始收为60天左右。植株长势旺。第一雌花节位8~10节;商品单瓜重650克左右,横径15厘米左右,纵径10~12厘米,瓜皮深绿色,有浅色条斑。开花后15天左右可采收。种子千粒重为200克左右。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春季栽培亩栽800~1000株,单株同期结瓜控制在2-3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要严格控制浓度,涂抹均匀。
  选育单位:绍兴市农科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NO.8   笋瓜——华栗(原名:雅丽2号)
  该品种经2005~2006年多点次试验,商品老熟瓜平均亩产1570.9千克,比对照品种“甘栗”增产12.3%。中迟熟,生长势中等偏旺,分枝性中等。第一雌花节位8~10节,雌花分化较多,可连续发生雌花,易坐果。坐果后45天左右采收,商品老熟瓜扁圆形,表面略具凹凸,底色深绿,覆浅绿色斑、纹,瓜横径15~18厘米,纵径8.5~10厘米,果肉厚2.5~3.1厘米,单瓜重1500克左右,果肉橙黄色,经后熟肉质粉甜,口感好,鲜瓜淀粉含量13.9%。田间白粉病发病较轻。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适合速冻、制粉加工,可作加工专用品种在浙江省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适当早栽,亩留瓜1000个左右;露地栽培宜在梅雨来临前采收;注意疫病防治。
  选育单位:金华市农科院、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
NO.9   黄瓜——浙秀1号
  该品种2006~2007年多点品比试验春季前期平均亩产量1145.8公斤,比对照“戴多星”增产6.8%;平均亩总产量6270.8公斤,比对照“戴多星”增产1.4%。一般亩产量5000公斤左右。早熟;生长势较强,叶片较小,叶柄长14.5厘米左右,平均节间长7.6厘米左右;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2节左右,其后每节均有雌花,为全雌性品种,主蔓结瓜为主,一般单株结瓜28个左右;瓜条圆筒形,瓜长13~16厘米,横径2.5厘米左右,深绿色,无刺,种子腔小,肉厚,肉质脆嫩、清香、微甜,单瓜重70克左右。抗白粉病和霜霉病。适宜在全省冬春及夏秋设施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多施基肥、及时追肥;亩种植2500~2800株;及时吊蔓、整枝,适时采收。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10   黄瓜——航研1号
  该品种2006年和2007年春季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952.6公斤和5261.1公斤,分别比对照“津春5号”增产7.5%和5.7%。2006年和2007年秋季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3943.3公斤和4154.5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7.7%和5.6%。生长势较强,主蔓结瓜为主,分枝性中等,主蔓节间长约15.5厘米,茎粗约1.0厘米;叶色深绿,最大叶约为28厘米×30厘米,叶柄长约16.0厘米。第一雌花节位着生于主蔓第5叶节左右,主蔓25节内可发生雌花8~12朵;开花到商品瓜成熟7~12天,单株一般可结6个商品瓜。瓜长棒形,长约35.0厘米,直径约3.0厘米,瓜把长3~5厘米,单瓜重约250克;果皮深绿色,顶端渐尖无条纹;刺瘤较多,瘤中大,刺白色;果肉浅绿色,肉厚,口感较脆。适宜在全省作大棚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栽培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及时摘除侧枝和植株底部老叶,及时采摘商品瓜。
  选育单位:杭州市农科院
NO.11   花椰菜——浙801
  该品种经2007~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870公斤,比对照“利民80天”增产27%。中熟品种,移栽至花球收获80天。莲座叶色绿,叶波齿,叶面略皱折,蜡粉多,有叶翼,叶片倒卵形,最大叶长55 厘米,宽25 厘米。株高约50 厘米,开展度75 厘米,植株半直立,株型较大,生长势强。花球半圆球形,球径15~20 厘米,单球重约1 公斤,花蕾细腻,花球松散后口味更佳。花球维生素C含量62.5 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2.71%,均高于对照。田间表现较抗黑腐病。适宜全省秋季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浙北地区7月中下旬播种,浙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亩种2000株左右。注意花球覆叶。可适度延迟收获。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12   花椰菜——瓯雪60天
  该品种经2005~2006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2259公斤,比对照品种“东海明珠60天”增产33.4%。从定植到采收63天。生长势中等,株高52.4厘米,开展度78.3厘米;叶较直立、长椭圆形,叶长、宽分别为51厘米和30厘米左右,叶面微皱,灰绿色,蜡粉中等;花球紧实、洁白,呈半球型,横径18厘米左右,纵径13厘米左右,单球重约1.1公斤,商品性好,口感佳。适宜浙南地区秋季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温州地区一般6月下旬到7月下旬播种,苗期25~30天,亩栽2000~2300株。
  选育单位:温州市农科院
NO.13   大白菜——早熟8号
  该品种经2005~2006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3503公斤,比对照“早熟5号”增产40%。早熟,生长期55~60天。株高约32厘米,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阔倒卵圆形、色绿,中肋长约25厘米、宽约5厘米、色白;叶缘波状,叶面无毛、微皱。叶球叠抱、矮桩形,球叶绿白色,紧实,顶圆,高约26厘米,横径18厘米左右,净重1.0~1.5公斤,净菜率70%左右。田间表现较抗病。可兼作小白菜栽培。适宜在全省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作大白菜栽培一般在8月中下旬穴播,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作小白菜栽培,一般3月至11月均可播种。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14   大白菜——双耐
  该品种2007~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1886公斤,比对照“早熟5号”增产18%。株型紧凑;叶长和宽分别为27厘米和17厘米左右,叶色浅绿,叶面光滑、无毛;叶片厚、口感糯、品质优良;抗性接种鉴定抗病毒病和软腐病、高抗霜霉病和黑斑病;较耐抽薹;生长势旺,生长速度快。一般播种后30天可陆续采收,高温季节播种后25~30天采收。适宜在浙江省作苗用型大白菜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高温季节栽培,株行距13厘米左右,25~30天及时收获。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15   萝卜——白雪春2号
  该品种经2007~2008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251.8公斤,比对照“白玉春”增产6.9 %。株高约51.5厘米,开展度约72.7×71.0厘米,生长势强,叶簇平展,叶片深裂,最大叶长42.2厘米,宽14.3厘米,裂片数10对左右,叶片绿色,叶脉浅绿色。肉质根长筒形,皮肉均白色,长约25~32厘米,径粗约7.5~8.2厘米,单根重1.0~1.3公斤左右。生长期60天左右,肉质根不易分叉,须根少,根形漂亮,商品性好。耐抽苔,杭州地区3月播种一般不产生先期抽苔,抗性接种鉴定抗病毒病和霜霉病。适宜在全省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秋季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浙江省一般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最为适宜。一般行距40~50厘米,株距23~25厘米。做好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及时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NO.16   榨菜——甬榨1号
  该品种2004~2006年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瘤状茎平均亩产3139.0公斤,比对照品种“余姚缩头种”增产7.6%。2004~2006年余姚、鄞州等地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在3000公斤左右。半碎叶榨菜类型,早中熟。株高55~60厘米,开展度65~70厘米;叶片较软、有缺刻、浅绿色,叶面微皱,叶缘细锯齿状,中肋上略有蜡粉,稀疏刺毛;瘤状茎呈高圆形,皮色浅绿,茎上瘤状突起排列为三层,肉瘤较大而多,瘤沟较浅,瘤状茎茎形指数约1.1、鲜重250~300 克,皮薄筋少,易脱水,加工品质好。在宁波地区自播种到采收约170天,采收期较目前常用中熟品种提早5~7天。适应性强,不易抽薹,不易空心。适宜在宁波及生态类似地区作春榨菜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适当延迟播种,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适当稀植;3月初停止追肥,注意预防倒春寒危害;3月下旬适时采收。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科院、余姚市种子站
NO.17   榨菜——余缩1号
  该品种2004~2006年在余姚、慈溪、海宁等多点多年品种比较试验,“余缩1号”瘤状茎平均亩产3277公斤,比对照品种‘缩头种’增产5.3%。半碎叶型,中熟,播种到收获175~180天。株型直立,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约30×40厘米。叶片较直立,最大叶约42×15厘米;叶色深绿,叶面微皱,叶缘波状。瘤状茎圆形、浅绿色、瘤沟浅,顶端不凹陷,基部不贴地;瘤状茎纵横径分别为8.7厘米和7.8厘米左右,茎形指数为1.1左右,单个瘤状茎重200~250克。该品种适应性强,耐寒耐肥性好,抽苔迟,空心率低,适合腌制加工。与‘缩头种’相比,茎形指数有所提高,瘤沟变浅,瘤状茎基部不贴地、顶端稍突起。
适宜在浙东、浙北地区作春榨菜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播种。合理密植,滨海沙壤土亩栽2万株左右,稻田种足1~1.5万株。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注意清沟排渍、培土防冻。3月底4月初收获。
  选育单位:余姚市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NO.18   豇豆——浙翠3号
  该品种据2006~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1778.5公斤,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6.8%。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分枝中等;第一花序节位第5~6节,花紫红色,三出复叶,小叶长12.1厘米、叶宽8.8厘米;每花序结荚2~4条,平均每株结荚18~20条,平均荚长65厘米,荚宽0.9厘米,平均单荚重29.8克,条荚粗细匀称,肉厚,肉质致密;荚色油绿,商品性好;种皮朱红色,长圆形,百粒重15克。中熟偏晚,全生育期119天,嫩荚采收期35天左右。田间表现煤霉病、锈病、白粉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全省露地栽培。
  栽培注意要点:宜露地栽培,适当稀植,亩栽约3000穴。
  选育单位:浙江之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NO.19   甜瓜——蓝甜5号
  该品种2004~2005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031.4公斤,比对照“浙网29”增产15.2%。属中晚熟杂交网纹甜瓜品种。果实发育期春季约48天,秋季约55天。子蔓结果,适宜座果节位为主蔓第12-14节位的子蔓;果实高圆,果形指数约1.1,纵横径分别为16.5厘米和15厘米左右,平均单瓜重约1.5公斤;瓜皮灰绿色,网纹中粗凸显;瓜肉质地松脆,橙红色,肉厚约4.1厘米,瓜皮薄,成熟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15%。坐瓜容易,商品果率高。
  栽培注意事项:适宜春秋大棚种植。春季亩栽1200-1400株,秋季1500-1600株;单株留1果为宜。
  选育单位: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富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NO.20   甜瓜——夏日香
  该品种经2007至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1952.6千克,比对照“翠蜜”减产2.5%。早中熟,果实发育期43天左右,较对照‘翠蜜’早2~3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植株紧凑,侧蔓结瓜。果实近圆球形,果形指数1.01左右,果皮底色灰绿色,果面覆有细密网纹,平均单果重约1.2公斤;果肉绿白色,肉厚3.5厘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折光糖度计)15%左右,口感脆。花期集中,易坐果。耐热性较强,田间表现对蔓枯病有较强的耐性。适合浙江省大棚种植。
  栽培注意要点:适当密植,单蔓整枝,亩栽1600~1800株;开花前1周预防霜霉病。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湖州南太湖绿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