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三都是个农业大镇,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多种农作物间套种技术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吊瓜棚下种杨桐 亩增收数千元
今年3月,镇头村的100多亩吊瓜棚下套种了杨桐,目前生长态势良好,存活率达到了98%以上。
据了解,杨桐属山茶科,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杨桐树树枝。杨桐的习性喜阴厌阳,在吊瓜下套种杨桐,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使得杨桐的生长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一举两得。镇头村村支书告诉笔者,吊瓜年收入每亩在3500元左右,套种杨桐2-5年投产后,可亩增收入6000-8000元,亩效益将达到1.1万元。这种套种方法解决了吊瓜基地的稳定发展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杨桐栽培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玉米地里长紫薯 既得瓜又得豆
一走进三都镇乌祥村,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地里浇水施肥。村支书王利胜说:“我们种的是紫薯,去年思味王食品公司依照承诺以保护价收购后,今年种植的农户更多了,不少玉米地里也套种了紫薯。”
在玉米地里套种红薯,是传统的耕种方法,但经济效益不高。2009年,乌祥村与思味王合作发展紫薯种植,由公司提供种苗,并以每公斤1.1元的保护价收购,农户的种植效益在每亩2500元左右。这一来,不仅稳定了公司的产品原料,同时也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看到经济效益,不少农户把玉米地里的红薯换成了紫薯,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让同一块地长出多种作物,亩产值从以前的两三千元,提高到了如今的五六千元。 (章菊芳 李牡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