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但湖州市吴兴区农民专家、毛竹覆盖高效技术实验示范户孙士明却比往年要忙碌得多。
今年69岁的孙士明,已与毛竹打了40多年交道。他在各级林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毛竹覆盖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使毛竹春笋冬出,亩年均效益在1万-1.5万元左右,最高年份达到了3.2万元,创造了毛竹经营史上的新纪录。
让这位古稀老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一技之长居然赢得了农业企业的青睐。原来,湖州翠竹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林地流转,建立了200多亩毛竹生产基地,他们看重该技术,聘请孙士明担任技术顾问。
孙士明在自家的竹林里一边挖笋一边说:“由于天气原因,这段时间覆盖生产的毛竹笋,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区别。现在只能隔一天挖一次,两亩地半天就挖完了”。他接着说:“这样也好,家里的农活半天干完了,其余时间就可以呆在公司了。人也不累,生活充实。”
他说:“这项技术的成功,既有自己摸索的经验,也有领导和林技人员的贡献。现在,我已快70岁,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开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年,在市、区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埭溪、妙西两个镇发展了20多个技术示范户,到今年3月底,这些农户都收回了成本,亩产值均在8000元以上,高的超过2万元。我自己的两亩毛竹,挖了近5000公斤春笋,有2.5万多元的收入,这还不算鞭笋。如果把鞭笋也加上去的话,估计可达3万元以上”。
那么,翠竹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的毛竹林改造情况怎样了?他说:“去年底,我与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定的工资是每月4000元。今年底,竹林覆盖技术成功后,基地20%的利润归我所有。”说到这里,他很激动:“真没想到,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能派上用场。所以,我要好好总结这项技术,把它推广开去,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从中得益。”他还说,今年准备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发展之路,带领更多老百姓致富。 (杨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