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俞欣)4岁男孩豆豆(化名)近日突发高烧,到医院一查,原来是患上了手足口病。连日来,在杭州市第六医院,每天都要接诊100多位像豆豆这样的患者,据该院内科朱主任介绍,今年由于冬春季节气候异常等原因,手足口病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且病情比去年重,每天都有七八名儿童住院治疗。据省卫生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我省累计已报告手足口病发病38063例,重症125例,死亡13例,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
每年的5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发季节,常见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病起之初类似感冒,一般发热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朱主任说:“相比去年,今年手足口病发期提前,病情重,容易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收治七八名重病儿童。”他提醒,一旦家长发现小孩出现发烧或出现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医。
省疾控专家提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庭和幼儿园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要勤洗手,居室要注意通风,勤晒衣被。同时,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适当服用一些中成药予以预防,如连花清瘟颗粒,其对引起手足口病和易导致重症的肠道71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