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写真

13年,他绕了地球四圈半

——记余姚四明山邮政所乡邮员宓伟林

  •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实习生 葛雯斐
      他,13年行程超过1.7万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4.5圈。
      他,13年投递邮件报刊500多万份,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13年每天早出晚归,穿破了50多双解放鞋,背破了10多只邮袋。
      他,就是余姚市邮政局四明山邮政所乡邮员——宓伟林。
      四明山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山峰连绵,村户散落,邮政服务条件异常艰巨。宓伟林负责的7个行政村大都位于大山深处,每天十几公斤的邮包,即使在好天气,翻山越岭走完这些村庄,也得大半天。如果碰到刮风下雨,或是大雪封山,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宓伟林乐此不疲,夏天顶着烈日,冬天迎着霜雪,奔走在乡邮路上。他的腿上至今还留着一道长长的伤疤,是2003年大雪期间送报时摔的。宓伟林的父亲说:“伟林刚开始送报是走的,每天走四五十公里山路,一个月要换一双胶鞋。后来所里给他配了辆自行车,不久他自掏腰包买了辆摩托车,现在每月油费就要200多元,他的工资才1000多元。工作又这么辛苦,要不是他喜欢,也坚持不下来。”
      在农村,乡邮员一般是把一个村的邮件送到村委会办公室或村口小店,宓伟林却不这样,他是直接把每一份报纸、每一封信件送到农户家里。在送信过程中,宓伟林还不忘向村民推荐农业科技类报刊。说起村民读报看报用报的情况,宓伟林如数家珍:“芦田村的王玉云和王柏海,现在开始养鸡了;杨湖现在成了养兔大户,以前一年只有5000多元的收入,现在一年能赚7万元;很多村民现在种什么菜,要注意哪些问题,都会先去看看农村报。”
      除了送信送报外,帮村民取汇款、买日用品等,也成了宓伟林的“份内事”。在记者采访他的那天,宓伟林到镇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棠溪村的两位村民取款。他说:“山里交通不便,村民跑一趟费时又费力,我反正顺路,就给他们带一下。”
      曾经有人劝宓伟林说,随便出去打份工也要比现在赚得多,但憨厚的宓伟林不为所动。他说,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他的幸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宓伟林为山区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去了文化和信息,更送去了一份份温馨和惊喜,赢得了山区人民的声声赞誉。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他先后获得2006年度余姚市劳动模范,2007年度“感动余姚”新闻人物,2009年度宁波市劳动模范。
    右为宓伟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