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今天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
我省位于东海中部,是海洋灾害最为频发、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灾情重,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给我省带来巨大“麻烦”。去年,我省就经历了多次强降雨天气,全省累计受灾人口107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6万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9.8亿元。
在这些灾害面前,农村和农业生产总是首当其冲,损失惨重。值此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本报整理了农村防灾减灾相关知识,供广大读者参考。
防台风攻略
台风是对我省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据统计,影响浙江的台风年均3.3个,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其中,登陆浙江的台风年均0.7个,主要出现在7-9月。
台风来前如何应对
台风来临前,各级气象台都会及时预报预警,通常会以“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3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因此,台风来临前,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
农村地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较多,极易被强风吹倒,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做好防风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防暴雨工作,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遇到危险时,要及时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若不得不外出,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
野外旅游时,听到气象台发出台风预报后,要尽早离开台风影响区域。实在来不及离开的,应贮足必备用品。台风经过岛屿和海岸时破坏力最大,所以要尽可能远离海洋。
眼下农家自驾游越来越多,如果台风来时你恰好在相关区域开车旅游,应及时将车开到隐蔽处;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应及时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如果你已在结实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台风“风眼”在上空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这种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此时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防暴雨攻略
暴雨是我省第二大气象灾害,根据影响时段不同,我省暴雨可分为梅汛期暴雨(5-7月)和台汛期暴雨(7月中旬-10月)。在山区,暴雨还常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主要防御措施
暴雨发生时,要尽量远离河道等,以免发生意外。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低洼地带的居民房,要因地制宜采取围拦和抽水措施。必要时,在这些地区居住的居民,要及时转移安置。
家中位置较低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防雷电攻略
我省是个雷暴天气多发的省份,雷电灾害发生率较高,雷暴日数浙西南地区50天以上,浙东北地区20-40天,其他地区40-50天。
如何判断雷电来临
你可以在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通过感官来估计:
当空中浓密乌云(积雨云)开始堆积变大变黑、云顶发展很快时,就有可能发生雷暴,此时就要想办法尽快到安全的地方躲一躲。
如果你从小型收音机中听到刺耳的杂音,即表示附近可能有雷雨云。
室外防雷“十不要”
不要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不要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
不要站立于高树林子的边缘、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或靠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不要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驾驶非金属厢式机动车赶路;
不要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附近停留;
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铁路轨道、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停留;
不要在屋檐、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
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更不要挤在一起。
室内防雷“七要点”
打雷时,首先要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球形雷飘进室内;
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尽量不要拨打、接听固定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发生意外;
雷雨当头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不要靠近窗户、阳台;
将家电及时断电,拔去所有外接插头。
防高温攻略
气象上一般把日最高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为酷暑,连续3天或以上日最高温度≥35℃称为连续高温。
据统计,我省年平均35℃以上高温日数沿海、海岛在10天以下,金衢盆地、丽水市达30-40天,其他地区为10-30天;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除海岛外均在40℃以上,全省极端最高气温记录为丽水的43.2℃,出现在2003年7月31日。
主要防御措施
出现高温天气时,尽量不要在烈日下劳动,必要时,应采取一些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人体。
从高温环境退出时,不要马上用冷水浇身,应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冷却下来,再洗澡降温。
要留意蚊、虫叮咬,避免器械割伤等,因为高温条件下,伤口极易感染。
如遇中暑或其他高温诱发的疾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找人或打电话寻求帮助。
防大雾攻略
随着我省交通日益发达,大雾已成为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在气象学上,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称为大雾;能见度低于500米时,称为浓雾;能见度低于50米时,称为强浓雾。
大雾天气发生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戴口罩。有晨雾时不要开窗。不要进行室外活动和露天集会。穿越公路时,要看清来往车辆,遇轮渡等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尽量减少开车外出,必须开车时,打开前后雾灯,并与前车保持足够距离,慢速行驶。及时除去挡风玻璃上的雾水。在雾中停车时,要紧靠路边,打开雾灯,人不要坐在车里。
台风预警信号及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