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庆元六成农田很“循环”

农业废料资源化利用,使农民人均增收210元

  本报讯 (通讯员 姚德延) 庆元县20个乡镇分别拿出六成农田,建起了农业循环经济实验园区,有效实现了各类农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杜绝了稻草就地焚烧、蘑菇及草菇废料随处堆积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每年因此可消纳12.5万吨农业废料,降本增效38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10元。
  食用菌是庆元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蘑菇、草菇种植面积达51万平方尺。食用菌生产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其产生的大量废料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为有效利用废料,该县推广了“稻-菇-茭白”循环模式:水稻收割后,将稻草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待食用菌生产结束,将其废料作为茭白田的基肥使用,有效解决了农田酸化、板结的问题,使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如今,庆元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吃”掉了全县40%以上的蘑菇、草菇废料,还给当地村民带去了每亩近5000元的收入。
  这是庆元县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对有发展潜力、能推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食用菌、蔬菜等产业提升项目给予每亩50元至300元不等的补贴,并推出了“稻-菇-西瓜”、“稻-菇-蔬菜”等10多种循环种植模式。目前,庆元县10多万亩单季晚稻35%的稻草被用作蘑菇、草菇培养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稻草随田焚烧的情况。而以蘑菇、草菇废料作有机肥的萝卜、花椰菜等蔬菜产值已占全县种植业产值的30%以上。
  为实现各产业之间的高效循环链接,庆元各级农技部门当起了“红娘”,纷纷为农业废料找“婆家”。在五大堡乡农技站的“废料应用对接清单”上,详细记录着几百户蘑菇、草菇和果蔬种植大户的名字,每户农户的农业废料供需情况、流向以及联系电话一目了然。黄石村的周启勤种植的50亩茭白近日急需蘑菇、草菇废料,乡农技站站长沈从军根据对接清单,很快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沈从军说,全乡两万多平方尺蘑菇、草菇所产生的废料,现在都找到了“婆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