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机化

6年,购机补贴资金翻了近四番

  本报讯 (通讯员 骆健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资金规模迅速扩大,补贴范围稳步拓展。我省购机补贴资金由最初的2072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3.37亿元,翻了近4番,购机补贴政策已成为我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
  农机化综合水平显著提高。6年来,全省落实购机补贴资金8.22亿元,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筹资金13.53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装备15.8万台(套)。农机总动力由1612万千瓦增加到1950万千瓦,增长了21%。粮食生产耕作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42.8%提高到58%,以年均超过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粮食生产除种植、烘干环节外,耕作、收获、植保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4.8%、75.1%和91.5%。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显著增长,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推动我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主导产业层次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机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省农机化作业服务领域已经从原来的机耕、机收为主,向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延伸,从产中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渗透,从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等大农业的各个环节拓展。6年来,全省新增各类主导产业机械装备12.3万台(套),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50万平方米。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渐趋成熟,全省农机服务总收入由2004年的9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0.8亿元,增长57.1%,总利润由46.8亿元增加到71.3亿元,增长52.4%,至少有6.5万农机从业者凭借农机服务实现了致富梦想。
  农机化保障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农机化向农业各领域的渗透拓展,其保障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唱主角的新形势,农机化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更加明显,成为农业规模化的前提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新式农机装备为载体的良种、良技、良法、良田、良制得以推广和高效使用。农机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