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运营沼气池,将猪粪转化为电能,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维持了养猪场日常生产用能,而且多余电能还能用于家庭照明,沼渣、沼液又是优质肥料,周边农户还可用沼气生火做饭,享受免费的清洁能源。余姚农民低碳养猪,化粪为电、为气、为肥,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不花钱的发电机,家门口的肥料厂,无成本的燃气源。”这是余姚市逸然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沼气的形象比喻。据介绍,该公司即将投入使用的900立方米沼气池,日可发电150多千瓦。“沼气产生的电能主要用于养猪场和饲料加工厂的日常运作,剩余的电能用于自己和周边农户照明。”该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冬天,养猪场每天给小猪取暖的电费就要好几百元,今后这笔钱就可以省下了。另外,沼液、沼渣可以当作肥料,也能节省不少买化肥的钱。”“不见炊烟起,沼气一点饭菜香。”该市小曹娥镇朗海村村民姚杏仙笑容满面地告诉笔者:“如今炒菜、烧饭、烧开水,阿拉全都用沼气。一家五口人,一年可省下1000多元的煤气费呢。”
朗海村的沼气来源是村头生猪存栏近500头的余姚连青生猪养殖场,场主张连青是村里响当当的“猪倌”。谈起沼气池带来的变化,张连青兴奋不已。他说,以前,养殖场里猪粪横溢、臭气冲天、蚊蝇孳生。2008年5月,他投入7.6万元建起了一个120立方米容积的沼气池,并铺设了沼气管网,将猪尿、猪粪全部接入池内,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再将沼气输送到附近村民家中,不仅一举解决了猪场排泄物排放难题,姚杏仙等10多户农家还成了清洁能源受益者。
张连青告诉笔者,生态养猪,利用沼气发电,用沼渣生产生物有机肥,不仅可节约成本,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还实现了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取得环境改善、资源节约、效益提高、农户受益“一石四鸟”的效果。
“沼气工程,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低碳经济。”余姚农业部门一位负责人说,目前该市已有70多家畜禽养殖场实施了沼气净化工程治理排泄物,先后投入近800万元,建立了总容积超过1万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仅年可处理排泄物约5万吨、利用沼肥灌施1万余亩农作物,还有1000多户农户从中受益。
(卢众 张伟 王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