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嵊州市鹿山街道丰泥假日山庄的绿荫深处,一幢崭新的楼房刚刚建成,这是鹿山街道一对大学毕业生投资160万元的创业基地——嵊州市仁花植物组培研究所。笔者采访那天,研究所创始人屠樑、胡林娟在二楼的实验室内,正聚精会神地培育着甘蔗苗。“再过几天,这批甘蔗苗将以1∶8的速度快速繁殖,从几百瓶扩展到数千瓶,然后通过大棚炼苗后投放市场。”
2004年,在大学相恋的屠樑和胡林娟从金华生物工程学院植物工程系毕业后回乡创业,将父母积蓄下来的40多万元全部投入,搞起了花卉植物组培。然而,情况并没有屠樑设想的那么乐观:他们培育出来的那些红叶石楠等组培苗,根本卖不出去。
积蓄花光了,每个月还要一大笔的支出,光电费就要3000元。创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天,屠樑突然想起日本人曾用组培技术培育玫瑰,种在营养基里,会开花,因为株形很小,被称为“手指玫瑰”,走俏市场。“是不是可以把组培苗和工艺品结合起来,做成一种新的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试验,2004年6月,让屠樑感到满意的产品终于诞生了:那是一个小小的手机挂件,却把植物景观和工艺品结合在了一起——在一个比手指还要短的细小玻璃瓶里面,存活着一小株活体绿色植物,而且不用浇水、施肥,至少能活3个月。屠樑给这个产品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天使花房”。
新产品诞生了,市场怎么开拓?屠樑直奔义乌、昆山等地试销,结果由于新奇而无法一下子被接受:瓶子里的植物真是活的?能够生长吗?就连见多识广的义乌人也不相信他。屠樑深知新产品要让市场接受需要时间,在别人怀疑的目光前,他没有泄气,而是把产品一家家送过去。“过了一段时间,瓶子里的植物开始生长了,他们才相信。”于是,义乌、上海、北京等地一个个订单接连不断地上门了,特别是来自荷兰的一份17万个挂件的订单让屠樑和胡林娟十分激动。此后,“天使花房”得到了快速发展,植物品种目前已达到了10多个,产品远销欧美各国。“天使花房”使屠樑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但屠樑并未就此止步。嵊州市是农业大市,甘蔗、生姜等农作物闻名省内外,可是,传统的母本繁殖因无法脱毒而使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不是很好。屠樑看到父亲和乡邻们辛苦种植的甘蔗效益不佳,便动起了甘蔗组培苗的脑筋。于是,屠樑与胡林娟就夜以继日地对甘蔗进行组培试验,通过反复的脱毒和培育,终于提取出了甘蔗的无菌基因,一株株健康的甘蔗苗在试管中健康生长。
去年,甘蔗种植户试种证明,组培出来的甘蔗苗从10厘米左右长到了2.5米以上,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亩产值从原来的5000元上升到了1.5万元左右。这一消息在蔗农中传开后,屠樑他们生产的甘蔗苗被抢购一空。今年4月,江西、安徽等地的蔗农也前来购买,组培甘蔗苗最高卖到了每苗0.8元。
目前,仁花植物研究所在甘蔗苗组培成功的基础上,正在尝试对生姜苗的组培试验。“我的目标是想建成一个良种苗繁育中心。现在国外组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名贵品种的培育上,但在我们这里还很少,我希望培育更多高品质的苗,为农业生产强筋壮骨。”对未来的创业道路,屠樑如是说。
(吴锡英)
创业感言:
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学以致用很重要,要是能选择和大学所学专业有关的创业项目,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屠 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