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大学生农村创业特刊

汪恩锋:

把果蔬送进600多家超市

  “以前文旦成熟后,我们要用三轮车把文旦运到水果市场或到各地四处叫卖,自从有了合作社之后,文旦的销路统统交给了合作社,不仅省去了沿街叫卖的麻烦,而且售价还略高一点,真的是又便捷又划算!”近日,玉环县漩门二期围垦区的一位果农如是说。
  这位果农说的合作社就是玉环县漩门湾果蔬专业合作社,而这个合作社的创办人,则是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汪恩锋。“我出生在农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深知农民的艰辛,因此小时候就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不纯粹依靠体力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一位可以帮助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的现代农民。”汪恩锋说,2004年,他刚从学校毕业便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此作为实现个人梦想的创业平台。
  创业的艰辛,远出乎汪恩锋的预料。2004年,他在成立合作社的同时,还在玉环漩门二期围垦区承包了1060亩盐碱地,为了改良土壤,他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其艰辛可想而知;为销售农产品,他曾背着一袋袋瓜果,去各家超市上门推销,遭受的白眼和吃过的闭门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数也数不清了”。
  但是付出总有收获,经过四年的盐碱土壤改良,淡化后的盐碱地让他在2007年开始有了收获;而随着坚持不懈地努力,2006年,合作社共计销售文旦95万公斤,年产值突破500万元,目前,合作社通过配送公司合作的超市已有600多家,直接合作的超市已有82家,合作社的产品——漩港牌农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合作社每年都邀请专家,运用多种方式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就培训农户2000多人次。据了解,得益于合作社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发达的营销网络,近年来,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从事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35%以上。
  为了把合作社的研发基地和销售平台前移到杭州湾,2007年底,合作社在慈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培育开发新产品。“从此,我的创业由原先的漩门湾时代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杭州湾时代。”汪恩锋说,不管自己走得多远,他都会把玉环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帮助当地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 (本报综合)
创业感言:
  我深刻体会到,创业有艰辛也有快乐。作为一名年轻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敢于创业,无论成败,都将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汪恩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