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小路有垃圾桶,林子周边建防火带,林中动物不仅有栖息地,还有专门的走廊……这是笔者在龙泉市住龙镇周调、碧龙、白岩3个村所见的景象。如今,通过科学经营,这3个村11.3万亩森林的“居住”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周调等3个村沿着碧龙溪一字排开,坐落于龙泉市西北边陲,与福建省浦城县和我省遂昌县接壤。上世纪80年代,随着林业责任制的落实,这3个村的森林全部承包到户经营。以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运行了20多年,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农户追求眼前利益,把山上的林子都砍光了。还有就是以户为单位经营之后,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很难协调开展。2007年末,村民们共同作出决定: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3个村1000多农户组织成立合作社,统一经营这10多万亩森林。
合作社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专门邀请林业专家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而后,根据方案的设计,对整片山林进行大规模整理。首先,在3个村的村民采水点区域,合作社专门划出5000多亩水源涵养林,原则上不采伐。其次,合作社在山林周边特别是靠近田地边上的地区,开设防火林带,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根据整个林子年生长量达27911立方米的实际,本来每年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的70%内即可,但合作社最终确定的年采伐量却是14352立方米,仅为生长量的51%。
这几年来,合作社逐年增加投入,不断改善林子的“起居”环境。2008年,合作社专门在山林的8个主要入口处建起了垃圾收集池,对人们上山携带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回收处理。此外,还在山上布设了数十处防病虫、防火的监测点,落实了11位人员进行日常巡查监测,严密防范危害森林健康的情况发生。他们不仅严格保护山上动物的栖息地,而且还在动物出没处留下了专门的林带“走廊”。“其实,森林和人一样,也需要精心呵护。它健康了,环境和谐了,回报给人类的也就多了。”周调村党支部书记刘寿根告诉笔者,尽管合作经营后采伐量减少了,但村民收入并未有大的影响,因为统一经营后,采伐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林子的质量明显提高,木材价格比起其他地方自然也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合作社成立后,3个村的林子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碧龙溪是一年比一年清澈,山里的松鼠、小鸟等动物也多了起来。
(朱丽勇 周华俊 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