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这几天我省的浙中北地区日平均温度低于11℃,早晨最低气温在5~8℃之间,出现了多年不遇的“倒春寒”天气。这对于刚刚享受到暖暖春意的农作物来说,多少会有一些打击和伤害。为此,记者就农作物如何应对这次“倒春寒”,走访了省农业厅的有关专家。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移栽的关键阶段。高级农艺师毛国娟认为,这几天的倒春寒主要是对早批机插秧有影响。像温州的苍南等地,3月20日前后播种的秧苗已开始移栽,低温会对移栽的秧苗生长带来不利。低温还会使移栽期延迟。由于机插秧播种密度大,秧龄弹性小,延迟移栽势必影响秧苗素质,推迟分蘖,导致整个生育期延后。毛国娟建议,已经移栽的秧苗要给予灌水保温,待天气好转时及时排水,使秧苗获得充分光照,有利发根、分蘖。气温逐渐回升后,叶龄3叶的秧苗应尽早移栽。
蔬菜首席专家赵建阳告诉记者,只要不出现霜冻,低温对于露地蔬菜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对于大棚蔬菜来说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像瓠瓜、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目前正处于开花结果期,低温会对它们的坐花坐果产生影响,导致结果断档,延误上市。赵建阳提醒菜农,低温来临时,要加强大棚的覆盖保温,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气温回升后,各项常规性的培育管理措施要紧紧跟上。
据首席水果专家孙钧介绍,这段时间,果树基本结束了开花期,进入坐果阶段,低温的主要影响是冻伤幼果。有条件的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枇杷可采取靠枝束叶的办法,将其每一幼果下部叶片向上裹束,或将大枝相互捆拢,可以减轻幼果遭受冻害。
链接: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一般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以上的天气,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其危害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