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种春萝卜最怕抽薹,而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春萝卜新品种——“白雪春2号”,它即使长到3.5公斤,也不用担心抽薹。“白雪春2号”的育成,标志着我省蔬菜进口替代品种选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科技创新给我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省设施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等蔬菜新品全面开发,水旱轮作、粮菜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扩大应用。目前浙江蔬菜播种面积达1000余万亩,总产量1800万吨,年出口加工原料150多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第12位和第4位。
由省农科院牵头成立的蔬菜育种协作组,已承担省重大蔬菜育种项目4项,育成蔬菜新品种30余个。这些品种均在国内推广,有些还成为主栽品种。如针对番茄长途运输损耗率高、叶霉病严重等问题,育成的“浙粉202”番茄新品种,不仅早熟性、丰产性、贮运性均佳,还高抗叶霉病等病害。该品种在浙江的种植面积达80%,还在山东、上海、江苏等27个省(市)大面积推广,成为全国番茄的领军品种之一。
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我省蔬菜产业节本增效。杭州晓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法告诉记者,以往萝卜种子要从日本、韩国进口,价格为每100克162元,去年公司引进“白雪春2号”新品种,仅种子一项,每亩就节约成本175元,公司3200亩春季萝卜,节省种子成本56万元。
良种还需良技来配套,我省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开展水稻——蔬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为给高山蔬菜和山地蔬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我省开发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蔬菜种类和不同播种时间的山地蔬菜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内固定嫁接技术的推广,解决了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严重、嫁接苗成本高的问题。目前,这些技术已在嘉善、丽水、临安、金华等番茄主产区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并带动了育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