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养生

感冒、心血管病、病毒性脑炎

气温多变要防这些病作祟

  近期气温如坐过山车,早晚冷得像冬天,中午热得像夏天,忽冷忽热的天气,一不小心就会让人染上感冒,甚至发生心血管病、病毒性脑炎……
气温忽冷忽热 诱发心血管病
  方老伯今年65岁,因为冠心病已装了两只支架。3月24日凌晨四点,方大伯从睡眠中惊醒,他感觉胸部疼痛发闷,连忙把放在枕头边的硝酸甘油片含在嘴里,过了几分钟,感觉稍微舒服一点。“我晓得是心脏病发了!”在省新华医院急诊室方老伯看到值班医生就说。经过检查,方老伯被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医院第一时间开通急性心肌梗塞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帮他开通了闭塞的前降支血管,安装了支架。“这两天,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抒伟说,天气变化是春季心血管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造成人体血压剧烈波动,引发心血管急性事件,如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
  有统计显示,急性心肌梗塞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3月到4月和11月到次年1月,发病率几乎占全年发病的65%,两者均是低温严寒和温差变化大的季节转换期。黄主任提醒,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应养成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应急药物的习惯,家里人也应清楚急救药物放在什么地方。
头痛发热不退 警惕病毒性脑炎
  近日气温多变,极易诱发感冒,不少人出现头晕、咽痛、乏力等感冒症状就自行服药。但医生提醒,冷暖交替时也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该病症状与感冒很像,容易混淆,应引起重视。
  今年24岁的朱小姐,上周开始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她买了点药服用,但一直没见效。不得已到医院就诊,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杭州市红会医院呼吸科主任徐俭朴说,冬春季冷暖交替反复无常,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期,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中招。病毒性脑炎早期症状像感冒,会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咽痛、乏力、困倦等症状,也有的会有轻度腹泻,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专家提醒,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颅内感染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疹刺痛难忍 小心带状疱疹
  近段时间忽冷忽热的天气,让省立同德医院的皮肤科一下子忙碌起来。皮肤科主任王一枫说,眼下正是忽冷忽热的季节,加上工作忙碌,精神紧张,人很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各种病毒就容易乘虚而入,仅一个上午,王主任就接诊了15位带状疱疹患者。
  32岁的张宇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主管。平时工作很忙,天天加班、应酬到深夜。前几天,张宇发现腰上有几个皮疹,有些刺痛。开始也没在意,以为是被虫子咬了。没想到,疼痛越来越厉害,到医院一查检才知道患了带状疱疹。“以前我听说老年人才会得这个病,想不到我也会得这个病。”
  王主任说:“带状疱疹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如果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也要小心患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病毒首先侵犯的是神经,约有60~70%的患者先有神经痛症状,然后才出现皮疹。因此,带状疱疹被误诊的很多,面部误诊多为牙齿痛和中耳炎比较多,腰部有误诊为腰肌劳损的,骨科则会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等等。
  专家提醒,若身体出现单侧的剧烈疼痛或刺痛,且又找不到具体诱因时,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带状疱疹,及时上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接受治疗,以防出现后遗症。
(芝芳 建丽 颖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