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今年,碳汇造林很时尚

  眼下正是植树好时节,今年植树造林引入了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新名词——“碳汇造林”。继阿里巴巴集团认养100亩防护林作为碳汇林基地之后,温州市第二个碳汇林日前在瑞安开种,面积达到1500余亩。据悉,碳汇造林是今年温州市植树造林的重点,该市原计划种植碳汇林1万亩,但日前国家林业局给该市新增了碳汇造林计划,共计约4万亩。
碳汇离我们有多远
  到底什么是碳汇呢?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购买碳汇,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据悉,每营造5亩碳汇林,大约可以清除三口之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1亩碳汇林可吸收一辆奥迪A4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培育1亩碳汇林,从栽植到成林,约需成本3000元。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森林碳汇是目前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
  据了解,购买碳汇可获得林业主管部门签发并经过计量、核查、登记、注册的碳汇储量产品标注,享受国家规定的捐赠部分所得税全免政策,获得“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碳汇”证书和一个碳汇车贴等。
  企业和个人可以在中国碳汇网上查询资金的使用情况、营造林地点、收益群体、碳汇计量等信息。
  倡导低碳生活是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家庭、企业购买碳汇是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以企业为例,若干年后,当你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你就必须去购买碳汇,否则其企业超指标排放是不允许的。
阿里巴巴营建碳汇林
  为应对气候变化,回报社会,阿里巴巴集团于今年3月4日在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围垦五工段的钱塘江畔,认养了100亩防护林作为碳汇林基地。该集团号召员工参与认养碳汇林,以抵消日常碳排放,具体办法是将员工日常开车、饮食、穿衣、用空调、坐飞机等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根据每个人的碳排放量认养碳汇树,比如一辆凯越车需要种植30棵树才能抵消碳排放。同时,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还自发捐赠资金,用于今后碳汇林的养护及其他绿色环保活动,现已累计捐赠绿色碳基金50多万元。
温州第二个碳汇林落户瑞安
  今年植树节这天,温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近40名会员从市区世纪广场出发,骑行50公里左右,赶到瑞安市梅屿乡底三甲村三甲山,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10年温州市碳汇林启动仪式,以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他们都有汽车,可他们却花了2个多小时骑着自行车来植树,这就是低碳生活的表现。”这是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在本次碳汇造林启动仪式上的开场白。
  此次碳汇造林项目是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实施的第二个碳汇造林项目,选址在瑞安市苏山一带,面积共有1500多亩。树种为珍贵的浙江楠、樟树、紫楠、东南石栎、枫香、木荷等阔叶混交林,它们都是吸碳和固碳的高手。当天,来自温州市区和瑞安市的700多名干部群众,在三甲山和相邻的苏山,种下了5000多株这样的珍贵树种。
  据悉,早在去年12月上旬,温州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举行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捐资公益活动,企事业单位和市民代表纷纷踊跃捐资,这些捐资在今年春季用于瑞安的荆谷、陶山两地营造碳汇林1500多亩。
  随后,中国绿色碳基金会温州专项管理办公室邀请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省林业厅、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对瑞安市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
  据了解,该项目分为陶山项目区和荆谷项目区两部分,建设范围涉及两个乡镇共5个行政村,拟在造林作业区营造阔叶混交林101.2公顷,计1518亩。其中,陶山项目区位于该镇郑宅村和前途村,建设规模630.3亩,造林苗木总株数9.6万多株;荆谷项目区位于荆谷乡南口、新岙和苏山村,建设规模887.6亩,造林苗木总株数11.8万多株。项目要求造林树种初植密度为每亩167株或每亩134株,合格率100%,当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5年后保存率85%以上。
  该项目实施期限从2010年到2029年,累计20年。中国绿色碳基金会温州专项管理办公室将拨给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亩700元的碳汇林造林资金,共106万余元。
可吸收二氧化碳2.2万吨
据相关人士介绍,瑞安碳汇造林项目实施后,该市将建立森林增汇试验示范区,进行增汇技术试验示范,指导森林增汇经营实践,精确预测和充分挖掘森林固碳潜力,探索完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和评估的方法体系。同时,该市将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市场机制,预计5年后开始碳计量工作。据专家测算,届时,该项目林分碳储量(含地上、地下)可达6045吨以上,折算成二氧化碳,可累计吸收固定二氧化碳2.2万余吨,森林年制氧效益约1.2万元,年木材收益达约19万元。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
  据瑞安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林焕忠介绍,近年来,该市在山地生态公益林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004至2006年,全市界定了国家级与省级重点公益林32.63万亩、温州市级公益林5万亩。现在,全市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出明显作用。
  同时,瑞安市采用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针叶与阔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融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
  此外,瑞安市还拓宽了海岸基干林带与江岸防护林带建设。2006年,该市在30米宽的基干林带基础上,结合海涂围垦,在标准堤坝内扩建了一条12.8公里长、150米宽的海岸基干林带;在飞云江南岸新建、改造一条长26公里、宽5-10米的沿江基干林带。
  据了解,至2009年底,瑞安市森林资源陆域总面积190多万亩,林业用地约105.8万亩,有林地约83.7万余亩,疏林3.8万余亩,宜林地7万余亩,树木绿化率46.9%,森林覆盖率44.9%。
荒山可望添新绿
  可以预见,随着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几年后,瑞安苏山一带贫瘠的山坡将被郁郁葱葱的树林所覆盖。
  瑞安市将借碳汇造林项目实施这一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化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瑞安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低碳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希望有更多的老百姓能自觉树立低碳的生活理念,这样,我们周围的水才能更清澈、空气才能更清新、环境才能越来越适宜人类居住。【相关阅读】 我省首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2008年底成立。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绿色碳基金。该专项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模式运作,计划用3年时间,营造碳汇林10万亩。
  该专项由温州市林业局和温州木材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接受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资造林,首笔资金1560万元。■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陈希林 蔡自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