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特别报道

农业园区的

“宁海样本”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宁海县濒临东海有一片广袤的土地,它没有高耸的围墙,没有巍
  峨的门脸,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这片十多万亩的土地上,种瓜种菜,养猪养牛,各个生产经营主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个生产环节有机联系,相得益彰。近日,记者来到宁海,亲身感受了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
一家合作社,种得“瓜菜绿”
  宁海县金龙浦农业合作社始建于2000年,比示范园区成立还早5年左右。合作社以瓜菜生产为主业,目前拥有社员268户,其中,持股社员165名,合作社社员直接经营土地面积近1000亩。
  据合作社社长尤宏伟介绍,该合作社架构与一般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一样,全体社员组成合作社,合作社投资成立实体公司,为社员提供服务。公司主要职能有两大块:一是试验示范,包括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二是为社员提供生产和销售服务,生产上主要是工厂化育苗、栽培技术辅导以及农资服务等,销售方面主要是收购社员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后出售。
  该合作社生产的莴苣笋,每株重量在0.75-1公斤之间,地里割下连叶子能卖到2元/公斤,还供不应求,而其他农户只能卖1元/公斤左右;合作社种植的“双色冰淇淋”西瓜,风味极佳,按个卖,每只100元。合作社还从附近生猪养殖场用管道引来沼液,拉来有机肥,示范推广有机蔬菜生产。
  实实在在的效益,吸引了合作社社员和周边农户的目光。尤宏伟说,合作社培训社员,课堂就在大棚里,技术员就在瓜架下、菜根旁给农民讲解,再辅以相关技术资料,推广效果相当好。
  据了解,短短几年来,该合作社已累计引进、推广瓜果蔬菜新品种20多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
  展西甜瓜种植1万多亩,西兰花种植两万多亩,
  辣椒、番茄、西芹等蔬菜种植2000多亩。尤宏
  伟说,他们的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争取
  服务农户达到1000户以上,为3万
  -5万亩瓜菜提供全程一体化
  服务。
一个奶牛场,拾得“百家荒”
  采访利丰牧业时,听着有关负责人的介绍,记者脑海中就显现出一个“拾荒者”的形象,可别小看了这个“拾荒者”,它在整个示范园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海利丰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存栏成年奶牛836头,去年产鲜奶3100多吨。该公司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公司大量收购各种农作物下脚料,用来加工奶牛饲料。
  记者日前造访该奶牛场时,见工人们正忙着整理刚收购来的新鲜大头菜。奶牛场总经理葛招龙对记者说,现在西兰花叶收购基本结束,大头菜再过一段时间也不太多了。
  据了解,十多万亩的示范园区内,每茬作物收获后,都会留下大量秸秆,对这些秸秆不处理,会影响下一茬作物种植;但要处理这些秸秆,费时又费力。如何处理这些农作物废弃物,是种植户的一大难题。
  利丰牧业从中看到了机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敞开收购这些下脚料,不仅收购附近农户零散送来的,还直接向一些种植业基地下订单。去年,除了自己种植的黑麦草、紫花苜蓿等牧草,该牧场共收购玉米秸秆、红薯藤、稻草、西兰花叶、蚕豆秸秆、西瓜藤、笋壳(来自罐头加工厂)等各种农作物下脚料1.85万吨,占到该场全部饲料的50%左右,为此支出267万多元。
  收集这些农作物废弃物,成为当地一些闲散劳动力,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劳动力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配备了拖拉机等设备的专业收集队。
一座加工厂,集来“全县臭”
“最近有点忙,生产根本来不及,你看我仓库里什么都没有,这边还要货电话不断,我们本地一个客户要1000吨,象山的一个客户也要1000吨,另一条新生产线要抓紧上马了。”站在公司空空的仓库里,宁海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老总鲍英辉笑容中透着些无奈。
  眼下正是农作物打基肥的关键时节,水稻生产季节也即将拉开帷幕,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来绿丰买肥料的特别多,尤其是水稻专用肥,卖断了货。公司每天60吨的生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客户需要。
  绿丰公司的原料,主要来自7家规模养殖场,包括示范园区中的利丰牧业、海联畜牧有限公司等3家大型养殖场,基本上囊括了宁海全县的规模养殖场。去年,该公司共收集这些养殖场的畜禽粪便5万吨左右,生产蔬菜、水稻、毛竹、西瓜、茶叶等专用有机肥1.2万多吨。
  除了畜禽粪便外,去年该公司还收购棉花、大豆等作物秸秆2500多吨,以及部分修剪下来的柑桔废枝条等,算上利丰牧业的收购,基本上把园区内的农作物废弃物网罗殆尽。
  鲍英辉告诉记者,公司2006年刚起步时,产品也曾出现过积压,现在再也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了,一方面是有机肥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另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引导,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这里的有机肥,出厂价350元/吨,政府补贴160元/吨,农户自己只要支付190元。现在的客户,除了合作社、基地外,散户也多起来了。
一条新思路,唱响“生态歌”
  采访车飞驰在示范园区纵横交错的田园道路上,路边整齐有序的绿化苗木从眼前急闪而过,映入眼帘的,时而是金黄亮丽的油菜花,时而是绚若云彩的桃花,时而是“波光粼粼”的蔬菜大棚,让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在这片十多万亩的土地上,目前已有千亩以上规模农场11个,500亩以上的农场13个,1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39户,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形成了大棚西瓜、订单蔬菜、优质米、无公害柑桔、优质畜禽、海水内循环养殖六大主导产业,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9.7万亩,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定25个。
  望着这片生意盎然的土地,我们耳边又响起了宁海县农林局局长冯继红的话:建设农业园区,我们不是在地图上画个圈,说这里是园区就是园区了,而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逐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集聚,从而为各个产业的相互联系、共同提升、和谐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引领全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如今,就是这个“平台”,借得春光万千彩,把这片滨海热土描绘得更加姹紫嫣红。徜徉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我们的心也和眼前的这片春光一样敞亮,或许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农业园区样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