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春耕备耕特刊

绍兴县的种粮高产经

  粮食播种面积44.29万亩,粮食总产量20.75万吨,水稻平均亩产503公斤,分别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加11.6%、13.3%和2.17%,这是绍兴县2009年粮食丰产丰收的成绩。
  这一年,绍兴县加大种粮扶持力度,稳面积、增单产、优品质、增效益,全面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多措并举
力促水稻高产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各项增产技术,普及优良品种……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绍兴县多措并举,力促水稻高产稳产。
  去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绍兴县广袤的田野上火热开展。该县紧紧围绕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种粮效益的目标,依靠科技推进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把政府推动和农民群众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粮食生产示范,全面提高全县水稻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的到位率和覆盖率。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该县在齐贤、富盛等镇建立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区,实施面积分别达到12026亩和11464亩,两个功能区共引种示范早稻新品种10个、晚稻新品种14个,功能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助推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齐贤镇八字桥村的120亩早稻亩产达512公斤,受到了来自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多位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同时,通过实施“粮——经——禽”的高产高效经营模式,进行粮菜轮作、稻鸭共育,亩效益达到2500元。
  夺高产离不开良种。去年,绍兴县积极推广“金早47”、“嘉育253”等优良品种,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1.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7.6%。县农业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去年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面积13.7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10.6万亩、水稻免耕直播技术1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万亩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33.34万亩,为水稻高产奠定了基础。
创新机制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近年来,绍兴县积极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去年,县财政继续安排5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奖励,使全县土地流转率由上年的44%提高到50%。对新成立的运作规范的各类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每家奖励1万元,仅去年就新增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27家。
  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增多,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能力。该县平水镇会稽村种粮大户祝建宁,向本村农户流转耕地710亩,全部用于扩种早稻,使该村由单季稻区变为双季稻区。福全镇龙尾山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750亩入股土地由种粮大户景家炎承包经营,种植小麦185亩,扩种早稻301亩,改单季为双季,复种指数提高了65%。同时,该县还鼓励农户外拓基地,建设“飞地”农业。
  在壮大粮食生产主体的同时,绍兴县还积极鼓励植保、农机等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经营水平。去年,该县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并把补贴标准每亩40元等统防统治政策宣传到户,提高农户参与统防统治的积极性。2009年全县实施统防统治示范面积达4.44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10.02%,有效地带动了面上农户实施病虫防控技术。同时结合农药减量工程,建立1338亩的统防统治县级示范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农机装备总量的增加和农机服务的开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种粮规模的扩大。到去年年底,该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3.46万千瓦,当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2台,半喂入式收割机80台、收割机总量达到485台,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共13家,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14.1万亩,占播种面积31.80%,大大提高了粮食产业经营水平。
服务春耕
助农再创佳绩
  扩大早稻面积是完成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关键,绍兴县始终紧抓这一着力点,做好春耕备耕服务,确保早稻生产上新台阶。
  今年,该县早早下发了《2010年种粮农户明白册》,把种粮补贴政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高效种植模式等送到农民手中。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用政策来激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情,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
  早在2月下旬,该县农业局就组织农技人员对春耕备耕期间的农资需求及农资部门贮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农资部门也陆续开展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措施,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的农资服务工作。目前全县农资部门已贮备化肥6125吨、农药1002吨、农膜350吨,能够保证春耕备耕的生产需要。
  该县决定,从今年开始组织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以稳定和提高耕地质量,建成一批高产稳产的标准农田。为此,省、县财政将在3年内投入1600万元,在平水、富盛、孙端、马鞍、兰亭、柯岩、湖塘、王坛8个镇(街道),开展两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今年该县还将再启动两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5个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为全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调查显示,在惠农政策和农业部门服务保障的推动下,该县农民种粮信心高涨,预计2010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比上年增长5%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