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又到一年春耕时。推政策、搞宣传、买种子、购化肥,全省各地一派繁忙景象,粮食生产更是成了干部群众的热门话题。近日,记者就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
记者: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朱志泉: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扶粮强农政策,粮食生产取得了恢复性增长。今年,我省的粮食生产目标是力争实现粮食总产800万吨。
记者:为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我省出台了哪些主要的种粮政策,有什么新的内容?
朱志泉:这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今年,我省将继续实行种粮大户直补政策,油菜种植面积5亩及以上的大户一样可以享受20元/亩的补贴。
在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基础上,适当提高早晚稻最低收购价。省财政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包括订单交售水稻种子)的种粮农户给予奖励,同时,对交售订单水稻种子的制种基地农户,每交售50公斤水稻种子奖励20元,最高每亩140元。另外,今年将继续实行水稻机插作业补贴、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补贴、水稻政策性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种粮扶持政策。
记者:种粮政策重在落实,今年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落实,这方面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
朱志泉:在落实粮食种植面积这个工作上,各市、县(市、区)可以说是高招迭出。在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我省各地纷纷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以及措施,制止耕地抛荒现象。例如,诸暨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第一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市财政安排第一产业扶持资金6614万元,其中扶持粮食生产与安全资金2841万元,包括对种粮农民补贴560万元和农机补贴990万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180万元、粮食高产示范创建415万元等扶持,继续对乡镇(街道)实行粮食生产优质丰产竞赛,优化公共财政扶持粮食战略产业的政策机制。平湖市为了制止冬季耕地抛荒,出台政策扶持油菜和啤酒大麦生产。全市落实油菜良种补贴近10万元,各镇(街道)还对示范方给予30-80元/亩的专用肥与生产补贴,同时对种植啤酒大麦的农户给予600元/吨的种子补助,订单收购给予200元/吨的收购补助。
记者:粮食功能区建设是今年农业工作的重头戏,建设功能区有什么重要意义,有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朱志泉: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省对农田基础设施、种粮效益等影响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调研,并总结宁波、杭州等地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思路。省政府明确,争取用8—10年时间,在全省建设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其中,到2010年底计划建成100万亩,到2014年底建成500万亩左右。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按照“五良”标准集中建设,即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实践良制,它是设施完善、机制配套、技术先进以及社会化服务普及率高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粮食功能区的先进性可以加快各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应用超级稻品种,加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力推进种植和收获两个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并通过在功能区内落实科技示范户、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提高科技到位率。
记者:建设粮食功能区有助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那么,我省将如何推进粮食功能区的建设?
朱志泉: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抓手。各地首先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部门主要是牵头组织和具体协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项工作,具体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三新技术”配套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其次,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市、县(市、区)政府按照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和省下达的计划任务,组织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并与全省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水利建设规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规划等相衔接,确保在较长时期内不被建设征占用。再次,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机制。粮食生产功能区由县级政府负责建设,每个项目区确定责任单位,由乡镇政府行使项目业主职责。省里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由市、县(市、区)政府以项目形式分年度向省里申报。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实行验收认定制度,项目计划完成后,市县政府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申报验收。同时,各市、县财政要在切实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群众和村级组织,积极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地制定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要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省里将统筹相关资金,集中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同时引导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等项目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农户优先享受农机补贴等扶持政策。最后。要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后实行统一编号命名,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保护,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明确乡镇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农技员。路、渠、泵站、防护林等基础配套设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修复,对因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设施严重损毁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落实修复措施。要严格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对因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执行,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有提高。
记者:今年我省将如何继续做好高产创建这篇文章,力争粮食大丰收?
朱志泉:今年的高产创建活动,我们将结合粮食功能区建设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农业厅设立粮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由农业厅农作局、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等单位相关专家参加的专家组,加强督查和指导。各示范县也都成立实施小组,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措施到位,明确示范计划,把计划落实到田块、部门和责任人。二是扩大创建面,提高带动力。除农业部创建的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大豆等高产示范片以外,我们将在全省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成高产示范样板区。三是推广良种良法,挖掘增产增效潜力。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我们将全面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旱育秧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直播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主推技术。四是加强培训,强化指导。省农业厅专门举办一期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市、县粮食生产高级技术人员。各示范县对乡镇农技人员、万村示范农户和核心示范农户进行培训。每个重点示范乡镇举办两次以上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或现场观摩活动,培训到村干部、种粮大户、高产示范户等。在生产关键季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下村入户到田,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五是集约资源,合力推进。集约重大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保证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推进高产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