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萍,女,26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季萍就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接过父亲手中的农机,当起了新时代的农机人。她依托大量先进农机具在种粮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成立农机合作社种粮400多亩,开展农机服务3000多亩。女大学生投身农业的事迹感动了人们,今年年初,她高票当选“2009年度感动诸暨人物”。
春来备耕忙。了解到国家今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购机补贴扩大等利好消息后,投身农机事业的中国农大毕业生、诸暨市浣东街道下季村姑娘季萍信心更足了,详细制订了今年的春耕计划。
季萍的父亲季光淼是当地有名的老农机手。接过父亲手中的农机,季萍在诸暨农村扎根做了一名新型农民。一年时间,这位新时代的农机人就交出了第一份漂亮的答卷:经营早稻田420亩,向国家交售粮食18.9万公斤;为农户机耕900多亩、育插秧1000多亩、植保800多亩、收割500多亩,总收入在50万元以上。今年年初,季萍高票当选“2009年度感动诸暨人物”。
艰难抉择 她返乡创业做起农机人
当大学生们普遍钟情城市,向往城市的生活时,季萍却回到了家乡,这期间也有一个艰难的抉择过程。2007年,季萍从中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青葱岁月的女孩都曾有过多姿多彩的梦。季萍也与大多数人一样,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或到机关单位谋一个职位,或在大企业里做一个白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踏进社会,季萍在一家大型超市就业,做着收银员、会计等工作。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她也对未来的人生开始了理性的思考。她学的是园林、农业专业,与现在的工作毫无关联。国家培养自己多年,要学有所用,就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里施展才华,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潮流走,亦步亦趋。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一拨一拨地往城里挤,自己却硬要回头往农门里跳,别人会怎么看?家人会怎么说?她把对现实的困惑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季光淼。
做父亲的最了解女儿的志向。一个是和新中国同生同长、有着深深土地情结的老农民,一个是在改革开放天地里长大、有着青春梦想的大学生。沟通和交流擦出的火花照亮了季萍的心。有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有各种惠农政策的支持,有父亲手把手的辅佐,还有大学里学到的基础知识,自己回乡创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父女同心,一个字:干!
发展事业 她有不一样的思路
说干就干。季萍辞掉了超市的工作,开始了一年多时间的筹划和准备。与父亲单枪匹马创业不同,季萍有着与老爸不一样的思维。2008年11月,季萍首先组织成立了诸暨市和济农机合作社及诸暨市下季植保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植保、除虫等植保服务。
2009年初,她一下子承包了大田150亩、季节性流转300亩、街道流转150亩,并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改造。按计划,还要对家里现有农机进行更新升级。就在这时她却碰上了一个难题,由于父亲治病六年花费达50余万元,家里余下的钱又都用在农田基本建设上了,已经没有钱再购置农机具了。资金缺口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眼前。怎么办?她想到了向银行借贷。但由于申请额度相对较大,贷款迟迟没有下来。而春季生产大忙季节在即,如果没有足够的农机,影响的将是一年的农事。
就在她进退两难之际,当地政府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所有贷款全部到位。季萍马上用这些贷款购置了3台高速六行插秧机、2台植保机、2 排灌机、2 万张秧盘和1台大型耕田机、1台洋马收割机、1台育秧流水线。
万事俱备。凭借拥有的农机装备,季萍在早稻生产管理中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等“五统一”作业和服务。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带来的是早稻亩产达到500多公斤的丰收景象。
难得的高产,让老父亲对女儿刮目相看,季萍自己也是信心培增。初出茅庐的她,深切地体会到了机械化种粮的好处。就拿插秧来说,一般农民用传统方法插种1亩田,得弯腰曲背花上一天的时间,而用高速插秧机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搞定,既省工又省力。
季萍成功了!她的名字上了报纸、电台和电视,得到了家乡父老的一致赞许。
示范带动 她要做大农机事业
在父老乡亲面前,季萍体现着一个大学生的真正价值。她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让乡亲们接受新设备、新技术,走上科学种田之路。
机械化种粮既节约成本又增加效益。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让季萍最为欣喜的是,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原先不愿尝试用机械种粮的农户,现在都主动找上门来了,要么取经学习,要么要求提供农机服务,她的农机事业越做越大。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给季萍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精神动力。文件提出的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更让季萍倍受鼓舞。她要重新谋划未来——
她要再购置3台植保机、3万张秧盘、2台日本进口六行高速插秧机、1台收割机、1台50马力以上耕田机和1台烘干机,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装备水平。
她要把自己种植的水田面积扩大到2000亩,进行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烘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让更多父老乡亲走进机械化种田新时代。
她还要建立千亩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等农业配套设施,开创出一片现代化农业新天地。
……
春天来了。田野里,季萍又播下了新一年的希望。
(韩锋 王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