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好政策更要用得好

  以奇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扶农惠农政策,农民群众打心眼里高兴,但也有一些地方,把惠农政策印在在文件上,搁在抽屉里,使惠农政策患上了“肠梗阻”。
  检验惠农政策是否落到实处,不在于补贴多不多、力度大不大,而在于农民群众究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温岭和上虞两地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才能激发起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真正发挥出惠农政策应有的效应,助推农民增收。
  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执行者是否真正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在一些地方的领导眼里,农业是基础产业,抓农业见效慢,很难出政绩。在这种“政绩观”驱使下,重农强农自然就成了挂在嘴上的“漂亮话”。
  要解决惠农政策的“肠梗阻”问题,首先要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少农民对惠农政策仍靠“道听途说”获得,对政策一知半解,也没有干部去帮助解疑释惑。因此,有必要通过媒体、宣传栏、标语、横幅、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真正让惠农政策深入农家。其次,要通过行政改革,把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分开,加大监督力度,彻底改变“只管出台政策,不管政策落实”、“只管花钱,不管花钱成效”的现象。再次,制订惠农政策要明白易懂,具有可操作性,现在一些地方的惠农政策条款细致,程序复杂,农民看了一头雾水。因此,各地有必要把方方面面的惠农政策梳理一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农民,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普及率。
  落实惠农政策,就应该像温岭、上虞那样,严格按政策规范操作,加强各项支农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户拨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监督,杜绝违规操作,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一句话,好政策更要用得好,切不可把惠农政策念成了歪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