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种粮宝典

推行“东湖模式” 实现扩粮增收

  通讯员 周爱珠 何刚国
  衢州市衢江区是全国商
  品粮基地,当地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发
  展,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
  重,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奏响粮食生产新篇章。去年,该区以粮食高产创建、高产示范竞赛和优质水稻万村示范活动为载体,以创新、推广“东湖模式”为抓手,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4.54万亩,总产16.73万吨,再次取得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的好成绩。衢江区粮食生产屡创佳绩,当地的粮油专业合作组织功不可没。该区现有粮油专业合作社204家,占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37%,社员总数达1.42万人,粮油专业合作社几乎遍布全区所有产粮行政村。
  这其中,莲花镇东湖村首当其冲。该村在实践中探
  索出了集供种、栽培、土肥、植保、农机为一体的水稻
  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东湖模式”,为促进该
  区农民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积极
  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节本增效的“东湖模式”
  在多方走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衢江区以莲花镇东湖村为试点,将当地221户农户全部纳入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东湖模式”对社员的服务形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一是流转托管,是一种常年全托管模式。合作社将常年外出务工或无劳力的社员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每年给予每亩125公斤粮食的补偿,种植过程均由合作社负责。东湖村共有86户农户选择了该种模式,流转土地面积300亩。
  二是全程代理,对入社农户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的“五代理”,以及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订单、统一保险、统一测土配方、统一农资采购的“十统一”服务。东湖村共有133户农户选择了该种模式,土地面积473亩。
  三是部分托管,也就是按季托管模式。社员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早稻,晚稻由农户自己种,合作社为其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细化服务,其它流程由社员自行负责。东湖村共有两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
  从东湖村的实践来看,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扶持和规模化经营,并统一采购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农机(农资)调配,减少了生产与市场对接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也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做到规范用药、适时防治、合理防治,防治次数减少50%,且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低。“东湖模式”增效明显。以东湖村133户接受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全程代理服务的农户为例,去年早稻平均亩产390公斤,以收购价1.96元/公斤计算,亩产值764.4元,扣除110元的社会化服务费及100元肥料成本费、40元抛秧人工费,每亩纯收益514.4元,总收益24.33万元,户均实现纯收益1829.4元。据测算,农户加入合作社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后,比未入社农户亩均增收277元。
“东湖模式”花开衢江
“东湖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后,衢江区就在全区进行重点推广。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采取按村建社或几个村联合建社的方式,广泛发动早稻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村,建立种粮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服务范围。
  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使该区农民成立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热情高涨,粮油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仅去年就新增粮油专业合作社185家,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村,基本建立合作社。
  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成为政府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力抓手,也为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空。合作社成立后,种粮大户、农村能人、粮食生产科技示范户成为一支与农技部门相配合,与农民直接相连的群众性科技推广普及队伍,不仅弥补了农技推广力量的不足,加强了农技部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而且缩短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许多先进适用技术和市场信息,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能及时传递到社员和农户。比如,通过这个体系,去年,该区不仅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在全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就连近年刚开始推广的双机双抛栽培技术,也在该区许多产粮村得以普及。
  在扶持建立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该区还十分重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专门下发有关文件,对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去年,综合依法工商登记、章程制度完善、成员比例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统一经营服务、财务管理规范、注重质量管理、盈余分配规范、强化民主管理、建立档案制度等10方面因素,经层层推荐考核,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金岳粮食专业合作社、赵庄种粮专业合作社等 172家合作社被评定为衢江区规范化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