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种粮宝典

昔日“百万仓”如今亦风流

  平阳县的粮食生产,在温州市占有重要地位,曾有“平阳百万仓”之誉。2009年,该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8.1万亩,比上年增加3.14万亩;粮食总产 14.27万吨,比上年增加1.08万吨,获得了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特别是早稻生产任务,平阳县委、县政府从年初就组织农口有关部门深入重点产粮乡镇、种粮大户、田间地头开展生产调研,及时掌握生产动态,落实工作措施。
  在去年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全年粮食播种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县、乡两级做到时间、精力、力量“三集中”,领导、资金、物资、技术、服务“五到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召开全县春耕备耕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春耕生产。通过各类会议和农村集市,大力宣传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全县共印制粮食政策明白卡两万张,让农民充分了解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为切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服务,该县还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亓宾任队长,分管县长曾上俊任副队长的春季农业生产服务队,抽调县农办、农业局等涉农部门机关干部30多人,组成7个分队,分赴各乡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做到服务队到乡、政策宣传到户、计划落实到田。
政策引导 增加投入
  2009年,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平阳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大种粮扶持力度,出台系列配套政策,部分乡镇也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首先,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在省财政对全年种植粮油作物20亩(含)以上每亩补助20元的基础上,该县再给种植早稻10亩(含)以上的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每亩补贴10元;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户,在省定补贴基础上,县财政再补20%,机插所需育秧盘全部由各级财政承担;水稻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按规定给予配套。2009年,该县财政共支出粮食生产扶持资金179.83万元。部分乡镇还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该县萧江镇,在省、县补助基础上,镇财政对粮田规模经营10-30亩的农户,每亩奖励10元;30-50亩的,每亩奖励30元;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50元,对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农户,补助1000-5000元,对购买新型农机具的农户,每台补助两万元。
  其次,加大信贷力度。该县信用联社共安排支持粮食生产资金6750万元,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户数和信用村数量,确保种粮大户和一般粮农的粮食生产资金。
  第三,加大早稻谷收购力度。在国务院、省政府粮食收购政策的基础上,对订单交售省、市、县级储备早稻谷的种粮农户,给予每50公斤20元的奖励。该县粮食收储公司早稻谷订单有1875万公斤,但为了保护农户售粮积极性和粮农利益,该县再次安排粮食收购奖励资金,敞开收购,实际收购早稻谷2064万公斤,为此,县财政共支出奖励资金445.6万元,切实保护了粮农利益。
深入基层 服务生产
  为切实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平阳县还在生产服务上做文章,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积极开展各项技术服务,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6%;建立水稻新品种(组合)引种试验示范点4个,引进优良品种(品系)60多个。深入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相继建立早、晚稻优质高产示范方24个,面积16650亩;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户300户,面积2380亩。大力扶持粮食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全年共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8家,全县各类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达到28家,全年服务面积达到18.2万亩。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2009年,该县共推广农业新技术累计61.44万亩次,大大促进了水稻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2009年全县共组织各项农业技术培训2510人次,发放资料1.2万份。
  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机产业化作业为主的作业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农机具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烘干等节本增效技术和机械化还田、化肥深施等提高土壤肥力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据统计,该县去年新增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粮食生产农业机械240台,全年完成机收作业面积26万亩,机械烘干作业340吨,机耕作业面积29.83万亩次,机插面积1.08万亩。
  开展灾后自救,抗灾夺丰收。去年的“莫拉克”强台风对平阳县的粮食生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遭遇“莫拉克”台风袭击后,该县及时组织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抗台救灾,及时调运种子,补种改种,确保了晚稻播种面积和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