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种粮宝典

浙中粮仓:三大举措保丰收

  2009年,金华市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手,紧扣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把粮食生产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三大举措,合力齐驱,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9万亩,总产89.6万吨,较上年增长3.2%和2.2%,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五大因素合力
  金华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五大因素的合力推动:
  一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去年2月,金华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先后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去年该市粮食生产扶持资金约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市本级扶持资金达到660万元,比上年增长40%。金华市区的种粮大户,如果各项扶持政策都能符合条件享受到,种1亩早稻可获得政府补助329-338元。义乌市用于粮食生产的补助资金高达1000万元,对连片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40元,对大户补助每亩最高达到400元;大中专毕业生到种粮企业或大户工作的,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对农民尤其是大户种植早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是农资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农民种粮成本相应降低,促进了早稻生产的发展。
  三是部分原先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种田,考虑到种植早稻成本相对较低,且政府对种植早稻补贴力度相对较大,因此早稻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全市早稻面积达30万亩,较上年可比面积增加27.6%。
  四是粮价回升,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是农业部门服务到位。去年,该市针对春耕备耕动态,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的意见》,并结合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开展了送政策、送农资、送服务(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讲座以及田间地头的具体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实用生产技术服务,增强了农户种植、种好水稻的信心。
技术支撑得力
  粮食夺高产,关键在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去年,金华市着力于推广应用旱育秧、抛秧、直播、单季晚稻“五改”、强化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共推广应用旱育秧技术40.5万亩,抛秧2.5万亩,直播稻面积31.52万亩,其中免耕直播7.2万亩;单季晚稻“五改”技术80.9万亩,强化栽培技术58.4万亩。全市工厂化育秧棚达到1100多平方米,加上武义、浦江等地的大田盖膜育秧基地,全市一季育秧能力已达10万亩以上。去年,该市还实现水稻机插秧面积11.35万亩。同时,该市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肥”多元种植结构;积极探索油菜机收栽培技术,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去年油菜直播机械开沟面积达20.5万亩,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60%,实际机收面积1.255万亩,比上年增4.18倍。
  此外,该市还积极组织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户、水稻高产示范方农户以及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开展超级稻新组合、新品种高产栽培、强化栽培、轻型栽培、工厂化育供秧、单晚“五改”、单晚“双百工程”、稻鸭共育、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优质稻和无公害大米生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各项技术培训,全市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721期,受训农民7.9万人次,示范样板606个,发放技术资料25.75万余份。市、县、乡三级共建立各类示范方298个,面积16.835万亩。示范方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制度,适时到田头指导生产,切实提高了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该市还积极开展相关试验,先后开展了早籼稻“金早47”和“中嘉早17”不同氮肥用量、栽插密度、不同栽培方式(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试验,对早熟晚籼“协优612”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等作了试验,以探索更高效、更科学的主推品种和栽培技术。
创新模式助力
  为切实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去年,金华市还根据省农业厅《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制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5年规划,在全市73个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重点产粮乡(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计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91个,面积91万亩,要求亩产吨粮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去年,该市共开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2个,面积3.18万亩,已投入资金900万元。
  近年来,该市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种粮规模在3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1667户,承包及流转土地面积10.1422万亩,部分种粮大户还形成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如婺城区种粮大户丰兆平,依托“一枝秀”有机大米品牌,吸收一些种粮大户为主体,联络周边散户,组建了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自产、自加、自销大米。又如义乌市的种粮大户冯泽宝,除了在当地承包土地种粮外,还在东北建立了粮食生产基地,产品正向着绿色、有机、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并辐射带动全市近两万亩优质稻米的生产和加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