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9年,绍兴市采取政策扶持、壮大主体等多项举措,粮食总产
量比上年增长3.8%,从而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增长。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75.75万亩,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118.19万吨。继2005、2006、2007年后,该市再次获得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强化政策扶持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直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年初,绍兴市政府就比往年提早两个月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市、县(市、区)分别配套种粮直接补贴每亩10-20元,提高订单粮食收购价,诸暨等地还提高了水稻机械化作业补贴等。
针对2009年早稻收割期间遭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绍兴市率先在全省把烘干机购置补贴从财政补助60%提高到80%-90%,出台了对早稻部分泥芽谷放宽7个等级收购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切实保障了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从而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09年,绍兴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生产扶持资金6938.2万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绍兴市本级比上年增长76.6%,逐步形成了公共财政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良性机制,有效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强化功能区建设 提高生产能力
去年,绍兴市全面启动了为期3年的13个“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建设任务,当年各级财政就投入资金630余万元,专项用于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粮食功能区建设,该市在6个县(市、区)13个粮食主产乡镇率先规划万亩区面积14.997万亩,千亩畈面积1.465万亩,新建机耕路1.1万米,硬化道路1.8万米,新建渠道1.4万米、泵房47座、机桥4座、育供秧中心3个等。
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启动了第一批6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编制了提升方案,落实县(市)级配套资金3691.8万元。
在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建设中,该市十分注重对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的推广。经过1年的建设,功能区综合效应日益明显,13个千亩畈粮油复种指数达178.9%,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早稻平均亩产504.4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10.1%,晚稻平均亩产565.8公斤,增产11.3%。
强化高产创建 提升科技水平
稳产更需高产。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绍兴市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并在活动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去年,该市积极推进以水稻机械化插秧为重点的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2009年全市新购置农业机械20150台(套),累计补贴资金605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4517万元,位居全省第一。金华水稻机插秧面积达20.66万亩,比上年增长110.4%,居全省第二。绍兴市还在全省率先创新应用水稻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技术,大田应用面积1.86万亩,平均每亩比有盘育秧节省一次性消耗成本25元。
此外,该市还全面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县、镇、村和区、方、户建设,集成应用各项先进技术要素。2009年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2%,主推技术应用率达81.5%,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9.6%,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农业部门还与气象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灾害性、突发性天气的农业预警预报和指导服务。
通过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该市粮食单产水平得到有力提升,2009年全市早稻、晚稻、单季晚稻平均亩产分别达457.8公斤、508.4公斤、521.3公斤,均创绍兴市历史新高。嵊州市良种场百亩早稻示范方平均亩产达652.26公斤,创造了全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强化规模经营 壮大种粮主体
近几年来,绍兴市高度重视以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现代粮食生产主体建设,不断壮大这一粮食生产的主力军。2009年,该市出台了对粮食规模经营大户给予每亩200-300元补贴的政策,鼓励大户扩大种粮规模。此外,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生产经营大户设施配套用地专项政策。绍兴县、诸暨市、新昌县、上虞市则分别安排56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全力推进土地流转。
到去年年底,该市6789户种粮大户经营面积已达32.17万亩,占该市水田面积的16.8%,比上年增加3.92万亩,增长13.9%。
与此同时,该市还积极扶持从事粮食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到去年年底,该市粮食专业合作社达273家,其中新增48家,覆盖全市所有粮食主产乡镇。上虞市永和虞东粮食合作社“土地换粮食”的经营模式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得到了农业部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强化社会化服务 增强生产活力
近年来,绍兴市把加快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增强粮食生产活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多项举措,激励粮食生产主体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和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施肥的“五代三统”服务,有力提高了全市粮食生产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目前,全市已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4家,农资连锁经营点1224家,规格化育秧点417个,粮食烘干中心35个,拥有烘干机102台,灾害性天气期间共对外烘干粮食2万余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89万余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3%。植保统防统治服务面积18.22万亩,服务农户2.39万户。涌现了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水桥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定荡畈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南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先进典型。如今,一个涵盖种子、农资、农机、植保、栽培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在绍兴市基本形成。
绍兴市副市长冯建荣(前排左二)、市农业局局长张阿东(前排左一)调研粮食生产。
水稻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