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今年过年

“不差钱”

  •   去年春节晚会,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红遍了大江南北;虎年春节,随着我省农民收入喜上万元,“不差钱”成了我省农民过年时底气最足的一句话。开着车子走亲戚、去酒店摆寿宴、请厨师到家里来做饭、老人孩子都用上了电脑等等新鲜事涌现在浙江农村。春节长假期间,本报记者趁着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切感受了浙江农民的富裕新生活和农民过年的新风貌。
    80大寿,咱去镇上酒店庆祝
      春节回家,适逢妻子的爷爷80大寿。按农村习俗,儿孙小辈、亲戚朋友要给“老寿星”摆上几桌,庆祝一番。
      同一个村庄里大多沾亲带故,老人80大寿,来的人一定不少,我本以为会很忙。没想到,到她爷爷家一看,老俩口太阳晒晒,清闲得很。聊了几句后才知道,原来这80大寿的宴席,早在镇上的酒店里订好了。奶奶说,有十多桌人呢,要是在家里弄,好多天前就得准备了,太吃力。
      “这几天天气不好,下雪,得准备不少车子吧?”我有点担心。“不用,很多亲戚家都有车子,自己村里就会去四五辆小面的,很方便。”爷爷的这一句话,为农民的殷实富裕作了诠释。
      寿宴的日子定在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人吃过早饭,收拾妥当后,就直奔镇上。车子还没出村,就有村民告诉我们,前面堵车。
      小山村里也会堵车?没错,我的车子刚出村,就被堵在路上。只见了前面长长的车队,大部分是小面的,间杂着一些农用车和小轿车,车队一直绵延了好几个山弯,前后有1公里多长。原来,近几年农家新添了不少车,出门也以车代步了。可惜乡间小路,碰上春节拜年高峰,难免也会堵上一回。再说从爷爷家去镇上,中间有段路很窄,平时两车交汇,前后挪挪勉强能过,而现在前后都是车,无处可挪,就堵上了。山上是皑皑白雪,路下小溪里波光粼粼,中间是长长的车队,场面蔚为壮观。
      不久交警来了,指挥着车子前后挪移,大约40分钟后,终于疏通了道路。原本只需10分钟的车程,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酒店时,大部分客人已经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寿宴开始,觥筹交错,客人们频繁地向“老寿星”敬酒。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拜年饭,请个厨师来帮忙
      年初一去外婆家和舅舅家、年初二去叔叔家、年初三去姑姑家……虎年春节,是我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和妻子一起去双方亲戚家里拜年、吃饭几乎成了这个长假的主题。我和妻子的亲戚都在农村,在迎来送往中,我发现今年农家烧拜年饭时都喜欢叫厨师来帮忙,而主人只管招呼客人,省去了不少麻烦。
      年初一,我们到外婆家拜年。一进门,除了众多相识的亲戚,我还见到了几个忙碌的陌生人:他们一个洗菜、一个切菜,还有一个正在摆放桌椅。一问,原来是请来的厨师一家人:父亲负责烧菜、妻子和儿子帮忙。舅舅告诉我们,每年初一所有的儿孙都会去给外公外婆拜年,人数不下40人,所以每年的大会餐都会让舅舅忙上好几天。今年,他以每桌150元的价格请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厨师来帮忙打理,轻松了好多。“我只要负责买菜,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他们,真的很方便。”舅舅说,“有4桌客人,以前家里的盘子、桌椅都不够用,需要去借,今年好了,厨师把这些东西都带来了。”
      厨师老金从事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他有一辆农用三轮车,桌椅、碗筷、工具都可以随带随走,妻子和儿子帮起忙来也是得心应手。他说,以前农家只是办红白喜事时才请他们帮忙,但近几年,正月里请他们烧拜年饭的多了起来。“现在农民有钱了,很多人都当上了‘甩手掌柜’,宁可出点钱请我们帮忙。”老金说,今年他从年初一到元宵节都排满了,有时候一天还要烧两顿,“根本忙不过来,很多生意都推掉了。”记者帮老金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天烧6桌菜计算,春节期间,他们一家三口,每天赚个八九百块钱不成问题。 (本报记者 袁卫)
    其乐融融山路堵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