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产猪大县电白肉价超贵的背后

  广东电白是全国闻名的“生猪调出大县”,可这里的猪肉价格比周边地区贵20%以上,一些群众不敢在当地买肉,而要到邻近地区买肉。为了弄清就里,记者日前来到广东省电白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电白肉贵:已很多年了
  家住电白县城的黄女士每天会到离家最近的三角圩市场买菜,却从不在这里买猪肉。黄女士说:“多年来电白的猪肉价格都比周边地区每公斤贵四五块钱,我已习惯到距离很近的茂名市买肉。”在电白县像黄女士这样舍近求远到邻近市买肉的群众不在少数。
  记者了解到,2009年12月之前,在电白县最大的农贸市场水东市场,排骨的价格长期保持在34元/公斤左右,瘦肉价格约为32元/公斤;而在邻近的茂名市,排骨和瘦肉价格则分别为每公斤28元左右和18元左右,电白的价格与之相比高出20%以上。电白其它农贸市场的情况基本与此一致。
  电白县地处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肉价给居民生活增加了负担,由于电白县城与茂名市茂港区仅一河之隔,不到半小时车程,因此不少电白人经常到茂港区买肉。以摩托车载客为生的电白人陈山说,猪肉贵的状况将近10年了。
  电白县经贸局、物价局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承认,电白县的猪肉价格确实比周边地区每公斤贵四五元。然而,“电白肉贵”并不是供应不足,这个县还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08年生猪出栏量105万头,外调80多万头。当地群众不明白,为什么产猪这么多,却要吃“高价肉”?
“统购统销”政策成众矢之的
  电白县物价局党组副书记肖辉勤解释说,肉价高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当地居民偏好吃排骨、瘦肉特别是前腿肉,拉高了这些部位肉的价格;电白从2003年开始对生猪实行保护价收购,收购价比周边地区高出四五毛钱;县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全县猪肉批发的经营成本高;一些个人投资的市场台租较贵;一些肉商为了多卖钱而抬高零售价。
  而广大肉贩却一致把矛头指向了电白县的“统购统销”政策:全县的生猪定点屠宰场都由县经贸局下属的国企电白县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市场上销售的猪肉都由该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批发。
  既养猪又卖猪肉的电白县罗坑镇人陈先生说,电白县销售的猪肉全要从食品公司批发,即使我自己养的猪,也要先卖给食品公司,再从食品公司批发猪肉来卖,生猪收购价是每公斤10元多到12元,猪肉批发价却是每公斤16元到18元。虽然食品公司收购价比周边地区高四五毛,但仍有暴利。
  陈先生说,每头猪还要缴纳80多元的税费,再加上档口租金,猪肉零售价自然就高了。2010年1月,记者从紧邻茂名市的阳江市阳东县东兴市场了解到,当地肉贩大多是自己去收猪,然后定点屠宰,加上检疫和缴税等费用后,成本约为每公斤16元。
  对于备受争议的“统销统购”政策,电白县政府有关部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该县经贸局局长何一生说,保护价收购生猪保护了养猪户的利益,缓解了肉价波动的影响,防止了“打白条”现象;同时,由县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屠宰场、统一批发猪肉,能杜绝“私宰肉”,保证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
  记者了解到,该县食品公司2008年经营生猪23多万多头,为县里贡献税费1000多万元。肉贩陈先生说,按每头猪75公斤、每公斤比周边地区贵4元算,电白人一年为此要多花六七千万元。
保护群众利益,也要鼓励竞争
  有关专家认为电白将全县的定点屠宰场、生猪的收购和批发全部归国有的县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对促进生猪养殖、保障“放心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限制了市场竞争、保护了部门垄断,这是造成“电白肉贵”的主要原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左连村认为,生猪的饲养、屠宰等诸多环节必然需要政府的管理行为,但政府应当做的是制定政策和严格管理,而不是直接参与。
  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罗展光表示,“放心肉”是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打击“私宰肉”并不能成为“统购统销”的理由。
  面对群众的强烈不满,电白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抑肉价,当地猪肉价格从2009年12月中旬开始降至基本跟周边地区持平。而“统购统销”的政策并未改变。(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孔博吴涛/文 2010年2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