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掌声在泪水中激荡

  本报记者 李 啸
  冬日冰雨淅沥,寒气逼人,但台州市政府礼堂内却涌动着温暖的爱流。2月2日下午,省委追授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村主任何小川同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模范村委会主任”荣誉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身家千万毅然返乡当“村官”,在一个穷山村呕心沥血13年,身患癌症依然为民操劳奔波不息,他是一个平凡的山村干部,更是一个情深义重的好人。从垫资修路到拓荒造路,从争取贷款到开发茶园,从农房改造到整村搬迁,何小川带领全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自己却累倒了。
  2007年,何小川就被查出患有癌症,两年时间先后9次住院治疗,每次病情稍有好转就迫不及待回村工作。2009年12月21日,在挂帘新村奠基仪式后的第4天,何小川离开了人世。
  省委书记赵洪祝为何小川的事迹而动容,他批示指出,何小川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为民造福,事迹感人至深。
  聆听小川的事迹,人们没有吝惜泪水,用爱的思念追忆着这位一心为民的村干部,用心灵的鼓舞缅怀着这位先富带后富、无私奉献的老党员。“小川的爱民之心,恰如一股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川,川流不息,绵绵不绝……”在报告团成员章军眼中,何小川这位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何小川在挂帘村,留下了永恒的足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树起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
  何小川的女儿何雪华在追忆,“父亲的好,就是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何雪华哽咽着说起一件又一件关于父亲、关于这个家庭细微的往事,朴实平凡小事的背后,透露出何小川崇高无私的情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三门县新闻中心记者马莉莉永远忘不了自己在挂帘村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小川是一个好人。”作为一直跟踪报道何小川事迹的记者之一,马莉莉含泪说:“小川话不多,白求恩是他的偶像,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做挂帘村的‘白求恩’,把满腔的情与爱都洒在了那里的山山水水间,现在挂帘的村民们还是舍不得删除何小川的手机号码,因为他们总觉得何小川还在,遇到什么困难,村民们还是想着打电话给他,听听老主任的话。”
  台上,发言者一次次哽咽难平;台下,听众更是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掌声在泪水中激荡……
  报告会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亲切慰问了何小川的家属。当得知何小川的老伴李玉莲为了完成丈夫的嘱托,仍坚守在挂帘村的老家,给建设新村的工人和村民做饭,要看着乡亲们搬进新家时,陈敏尔十分感动,他叮嘱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一定要照顾好李玉莲老人。
  小川已逝,精神长存。报告会上,许多人已经熟知何小川的事迹,但他们仍止不住落泪,因为“每一次聆听小川的事迹,都是思想上的教育,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洗礼,我们会永远铭记小川……”三门县委宣传部一名干部说。
  感动在传递,责任与使命在升华。不少党员干部表示,要把何小川同志当作一面镜子和一杆标尺,从思想上、情感上、作风上找差距、明方向,努力把学习何小川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推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