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文玉 陈小平
新近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义乌是我省经济强市,2008年城市化率就达到了73%,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然而,义乌作为一个商贸大市,货通四海,物流天下,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2.8%,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农业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记者就此专访了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
黄志平表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地都面临着农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像义乌这样一个国际商贸城市,市场发育到了一定阶段,经济总量也达到了一定的量,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值得研究和思考。
基础地位要强化
黄志平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不能以产业比重来定地位,义乌市越来越认识到,农业是基础的基础。义乌市72万本地人口中,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比重不高,但完全离开农业的也只是一部分。即使以后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降低了,还有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如何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等问题,农业需要转型升级。越是这种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农业就越不能放松,农业的基础地位要进一步强化。
“三农”联动谋发展
黄志平说,发展义乌农业,要把义乌的农业、农村、农民结合起来考虑,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虑,不能就农业论农业。比如农民收入增加,就包括传统农业收入、现代农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从事工商业收入,是一个综合性的收入,必然要农业、农村、农民结合起来研究,包括新农村建设,村庄的整治、改造,农民的培训等等,要用综合的思路、方法,来研究“三农”问题,视野要更开阔。
六大重点抓在手
“三农”问题牵涉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黄志平认为,对义乌来说,当前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一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比如义乌红糖,糖蔗的品质如何提高,品种如何改良,栽培方法如何改进,其他有特色的如梨、枣等也一样,如何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是提升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是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义乌60%是山,山与城几乎相连,发展观光游、生态游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很大。
四是抓农民转产转业。要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农民从事第三产业。要围绕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年轻农民可以培训电子商务、外语翻译尤其是小语种翻译等。
五是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发挥规模效应。
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房改造、旧城改造和空心村整治力度,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陈小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