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
回首2009年,我省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促进沼气产业蓬勃发展。沼气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面貌,也引领着农村生态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亮点一:“百日会战”沼气项目
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中央决定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1000亿元,其中农村沼气30亿元。我省争取到农村沼气项目资金1865万元,建设户用沼气13120户,养殖小区78个,沼气后续服务网点460个,涉及14个县(市、区),并要求2009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省农能办把抓好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行动,加班加点,落实计划,制定方案。全省各地农能干部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场“百日会战”中,抓进度,保质量,重承诺,心系农民,你追我赶,各展绝招,在浙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沼气建设热潮,让民心工程尽快造福农民。
至去年3月底,“百日会战”顺利告捷,提前20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有万余农户享受到了沼气工程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促农增收1574万元。
当第一批建设任务刚完成不久,第二批中央新增农村沼气项目投资计划又接踵而至。去年6月,中央下达我省(不含宁波)新增沼气建设资金5000万元,涉及43个县(市、区),建设户用沼气14387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846个,沼气服务网点66个,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0个,其中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38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两个。
从去年6月份开始,全省农能系统围绕“责任、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等五个方面,全面抓好沼气建设,掀起了新一轮沼气建设高潮。截至目前,全省新增沼气建设项目总投资完成率已达65%。
亮点二:创建沼气后续服务模式
随着农村沼气的大范围推广,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为此,从去年开始,我省着力构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力争到2012年,全省初步形成监管与建设、维护相分离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让每一个沼气用户享受零距离服务。
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后续服务、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根据目标,今后县以上农村能源管理推广部门将突出监管职能,把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实现百分百分离;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重点县的后续服务将覆盖每一户沼气用户;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与循环农业示范区配套率达100%。
为提升沼气后续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我省通过培训、比武等形式,着力提高沼气生产工的技能。去年10月,在松阳举行了2009全省沼气生产工技能大比武。18名沼气生产工以出色的技能被农业部当场破格晋升为技师。目前我省有持证沼气工4090名,绝大多数为初(中)级生产工,技师仅32名。今后我省将继续通过培训、比武等方式来提高沼气生产工的技能,建成一支由初、中、高级生产工和技师组成的高技能沼气工队伍。
亮点三:全省最大沼气工程发电
2009年11月12日,一项投资450万元的沼气工程在杭州萧山康盛养殖有限公司点火发电。该沼气工程总容积6500立方米,居全省首位;纯沼气发电机功率达120千瓦,为全省最大。
该工程采用生猪养殖场的排泄物,经干湿分离后,将养殖污水引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据测试,工程实施后,年可发电37万千瓦时,节约水资源12万吨。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059处,总容积达95.5万立方米,年可产沼气7242万立方米,处理畜禽排泄物4500万吨,有效减轻了养殖污染。
亮点四:农村沼气开展大培训、大回访活动
伴随着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沼气技工荒现象,技术力量明显不足。为此,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让每一位沼气用户用得放心,用得安全。
农村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将通过阳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等载体,以沼气技工和农村能源管理推广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技术规范、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建立和健全技术高超的施工队伍、保障有力的服务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管理队伍。全年将培训农村能源管理推广干部和师资210人,沼气生产工800人,进一步提高农村沼气工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并建成一支技术精、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保障农村沼气稳定有序地发展。■链接
农村节能减排,沼气是关键。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农村沼气的发展,将为农村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