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徐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宁波石浦渔港就是一个海鲜世界。然而笔者近日在一艘艘返港渔船上看到,渔民捕获的都是一担担杂鱼小虾。一位正在码头上卸鱼货的渔民无奈地抓起一把饲料鱼说:“带鱼、鲳鱼这些鱼已经很难捕到了,再这样下去,‘海洋荒漠化’真的要来临了。”
当地渔民反映,这几个月出海渔船捕捞回来的带鱼、鲳鱼等,不但数量少了,规格也比往年小了很多,许多带鱼细得像筷子,鲳鱼就只有五角硬币大小。到了这几天,网中的经济鱼类几乎绝迹,能捕的就只剩下饲料鱼。
在海上闯荡了40余年的老渔民林永法,虽已转业从事三产,但一直关注着海洋资源的保护。他表示这种状况也是近40年罕见,现在,出海渔船捕获量下降了40%左右,这已造成石浦当地70%以上的冷库空置。
看着渔船上那一担担尚未长大的带鱼、鲳鱼,林永法坦言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幼鱼和饲料鱼虽不能食用,但这些价廉物美的鱼儿却是水产加工品的好原料。也正因为有了销售市场,渔民在捕不到大鱼时,往往也就只能忍痛下手捕捞幼鱼。“捕幼鱼,吃的肯定是子孙饭。”俞建辉是浙象渔50265、50266双拖渔轮的船老大,这个从20岁起就出海捕鱼的中年汉子说,捕捞幼鱼和饲料鱼将导致海洋生物链的断裂,这道理渔民心里都清楚,但大家又无可奈何。“不捕的话,渔船出海了,一天2万多元的成本费如何开销?再说,我不捕,别人也要捕的啊。”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若要对幼鱼网开一面,就必须严禁使用网目尺寸小于国家规定的网具,并堵住水产加工品企业收购幼鱼的渠道。但这些光靠个别地方实行没有效果,必须全国沿海渔区“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