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常山破解农民贷款难

粮田、果园、鱼塘都可以当“担保人”

  本报讯(通讯员 严雪丰)“今年我准备贷款盖一个300平方米的临时用房,用于存放肥料、农机具和粮食等,争取种粮再多赚些钱。”这几天,常山县同弓乡竹蓬底村的种粮大户早早地开始了2010年的春备耕工作。“贷款不用找人担保,我与粮食部门签订的收购订单就是‘担保人’,每亩最高可获贷款600元,再也不用担心资金不足了。”潘永文说,2009年,他用粮田经营权作抵押,贷款15万元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全年卖粮45万公斤,赚了20多万元,10多天前刚刚还清了贷款。
  为潘永文解决资金难题的,是该县信用联社推出的“粮食订单质押贷款”项目。农民贷款难,难就难在担保上。去年初,常山县有关部门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很多农民认为自己经营的粮田、鱼塘、果林、猪场等,都是实打实看得到的资产,希望可以以此为担保物到银行贷款。于是,常山信用联社积极拓展了担保物范畴,推出了相关种养业经营权质押贷款项目。
  和潘永文一样,该县球川镇东坑村的王鲁明也是这种贷款项目的获益者。2008年,他投入近40万元,在邻近的三里江村种植了8000多株杨梅,由于尚未进入盛产期,他遇到了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去年底,有关部门评估认为,他的8000多株杨梅价值20万元。他以杨梅林为抵押向信用社申请贷款,第三天就获得了偿还期限为3年的10万元贷款,解决了后期养护资金不足的难题。
  据统计,自推出种养业经营权质押贷款项目以来,常山信用联社已办理这类贷款69笔,贷款金额1270多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