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似一股春风,将吹遍广袤的田野。这份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将主题锁定“三农”。本报编辑部就一号文件中关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摘编,与农民朋友一起分享这份温馨而厚重的新年大礼。
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农业补贴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支持涉农企业上市。一号文件明确,要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借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项目、资金向农村倾斜。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服务。
购买家电可用消费贷款。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将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增加产量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量大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量大县(农场)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将更加完善。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中小河流成为重点治理对象。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
建设稳固的商品粮基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
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实现多元化。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实、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农村经纪人更吃香。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退耕还林还要增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和安排退耕还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外出打工的农民更有保障。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在农村,看病更方便了。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
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农村饮水更卫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关爱农村低收入群体。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协调推进城乡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试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节仲裁体制。
农村土地使用权更明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家庭经营与先进科技“联姻”。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建设。
林权制度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
农民负担越来越轻。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农民工落户城镇权益同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农企走出去“脚步”更大。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便民中心会更多。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