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木 蒋卫东
2009年12月23日,对刘光兵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他用青春和心血呵护青山绿水的事迹,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因此荣获“感动湖州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森林卫士奖”。这是他继2009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之后,再度登上光荣榜。
颁奖会上,50岁出头的刘光兵,个头不高,憨厚纯朴,动作敏捷。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话语不多,坦诚巧答。当问及他的腿脚缘何如此灵便时,他笑呵呵地说:“这是常年在高山行走练出来的。”
是啊!高山行走练出来的,一练就是25年。除了练之外,更多的是执着、是付出,是一个务林人独守大山、恪尽职守的精华浓缩。
大山是家 林木是亲人
1984年,25岁的刘光兵从老家安徽省广德县来到安吉县成为一名护林员,到岗后被分配到偏僻的高山林区。他没有一丝怨言,背起行囊就走进了大山。2003年,刘光兵又被调到浙北第一高峰的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独自在海拔1354米的东关岗护林点工作。龙王山上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很多,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别看平时刘光兵不声不响,但对于那些随意捕捉和挖掘野生动植物的人,刘光兵可毫不留情。几年来,他共制止各类非法采集野生动植物行为40余起,阻止各类违规用火30多次。曾有人对他说:“你一个外地人何苦这样认真,干好了,你又不会多一分工资,我们搞点树木去卖,到时分点钱给你不好吗?”刘光兵却说:“我虽然很需要钱,但拿这钱我心不安。既然来护林,大山就是我的家,林木就是我的亲人,谁要动我管的林木,就别怪我不客气。”
寂寞中奉献忠诚
作为一名护林员,直面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寂寞的侵袭。夜间的山林,风吹叶落、山鸟低鸣,静寂得可怕。山上没有电视,又没有人可以聊天,刘光兵抵挡寂寞的唯一办法就是拿出他那台破旧不堪的收音机,再把声音开得老大。由于常年在高山护林,刘光兵难得下山与家人团聚,遇到森林防火期或大雪封山,更是几个月都下不了山。对刘光兵而言,保护区内那一群可爱的猴子,就是他的“伙伴”。冬天,厚厚的积雪使猴子们找不到食物,老刘就从自己的口粮里分一些给它们。冬天大雪封山,山上的生活更艰苦了,停水、停电、没米、没油的日子经常会遇到。刘光兵咬咬牙克服了:停水了,就在地上抓一把雪送到嘴里;没有新鲜蔬菜,就一天天吃腌菜。东关岗晚上特别冷,睡到半夜常会被冻醒,老刘就把自己蜷缩得更紧一点。
山清天蓝书写人生华章
刘光兵说,自己最开心的事情,不是获得什么奖励,而是看到守护的山林平平安安,山清清、天蓝蓝,溪沟清水流不断。2008年2月6日,安吉境内在抗击了一场罕见的雪灾后,终于雪过天晴。尽管已在高山上值了几个月的班,尽管是大年三十,但厚达30-40厘米的积雪,还是将他困守在山上。“可能是那一片山林舍不得离开我吧。”老刘在日记中写道:“今年春节是回不去了,但看到整个下雪期间大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救灾,山上的损失并不大,还是非常开心。”老刘并不觉得自己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总是谦虚地说,要向别人学习。大雪期间,山上的电停了,电力抢修员在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到现场,摇积雪,伐竹子,重新接通了电源。“我刚想让他们休息一会,那边的抢修电话又响了起来,冒着寒风大雪他们拄着拐杖下山去了。看到他们风里来雪里去的身影,我觉得自己并不苦。”老刘说。
25年与寂寞相伴,刘光兵说他无怨无悔。25年前,刘光兵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却已年过半百,鬓毛染霜。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护林事业。在问及今后的打算时,老刘说:“我还要在东关岗继续呆下去,让那里的天更蓝、山更清、水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