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浙江气象

气象知识

  寒 潮
  来自省气象台的消息,未来几天,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各地仍持续低温,部分地区有时有雨或雨夹雪,最低气温在零下2℃-零下6℃。寒潮袭来,让人们感到寒意阵阵。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也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金志凤)
冷在“三九”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三九”为阳历的1月中旬,1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1月中旬又是全年最冷时段。为什么一年中最冷时段不在冬至而在“三九”呢?这要从地面热量收支谈起。尽管冬至前后白昼最短,近地层吸收的太阳能最少,夜晚散发的热量最多;但此时近地层夏秋季节积累的热量尚有盈余,可以进行补偿,因此气温不会降得很低。到了“三九”,近地层夏秋积累的热量已消耗殆尽,虽然白天有所增长,但白天吸收的热量抵消不了夜间散发的热量,收支严重倒挂。加上“三九”前后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使天气变得特别寒冷,故有“冷在‘三九’”之说。 (金志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