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水域管理特刊

水域概貌篇

  •   浙江境内有八大水系,分别为苕溪、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河流总长达6万余公里,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41条,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32个,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近4000座。地势较低的浙江北部平原,水域比例最高,大约在10%左右,以湖泊、外荡为主;宁绍平原河网密布,有大量的湖泊和外荡;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是沿海较狭小的河网地区;金、衢、丽地区水域率仅为北部地区一半左右,水域的分布形式以山塘、江河、水库为主。
      虽然浙江历来有“江南水乡”之称,但是水陆面积之比,与同样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江苏、上海等地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江苏省国土总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3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上海市国土总面积7037.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而浙江省国土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515平方公里,仅占全省总面积的6.4%。
    水 域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水域,是指江河湖泊等里面装水的部分。
      但水域有其特殊性,它由水体及其周边的载体组成,没有载体也就形不成水域。从水域的特殊性及管理和保护的实际需要,《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定义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渔塘。
    水域的功能
      水域既是公共资源,又是公共环境,不仅具有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功能,还具有生态、文化、景观等多方面的功能。
    水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水域担负着行洪排涝等重要功能,水域的安全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水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而水域是水资源的载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都离不开水域这一载体。
      3、水域的航运灌溉、供水发电、景观旅游、人文滋养等各种功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上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水域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水域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是水生物、陆生物相互依赖的纽带,在提供、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水域占用情况的特点
      1、水域占用从零星占用向成片占用发展。过去,一般是对某一具体的建设项目(如桥梁、码头、道路等)占用水域,其占用的范围都是局部的,而城市化进程中,成片填占小湖浜、小水塘、断头河的情况已呈趋势。
      2、违法占用水域的比例较高。2003年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浙江省共占用水域面积30859亩,其中经过批准占用水域的面积16785亩,违法占用水域面积14074亩,占整个占用水域的46%。
      3、从占用小面积水域为主转变为占用大面积水域为主。水域的占用从以居民建房占用小面积水域为主转变为开发区、园区建设、道路、市政等政府启动或运作的公共设施建设占用大面积水域为主,水行政管理难度大,水法权威性受到挑战。
    占用水域的影响和后果
      1、降低水域的防洪能力,加大防洪风险,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影响通航安全和沿岸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安全。
      3、不断降低水域的功能和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4、影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域占用的影响和后果的体现具有滞后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是水域管理中面临的很现实又很困惑的问题。
      滞后性,是指占用水域有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像公路路基被占用就无法通车一样立刻显现,而是缓慢的,渐变的,非刚性的,从时间上看,具有滞后性。
      连续性,是指水域功能的破坏,往往有一个缓慢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水域被占用,水流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但隐患却无法根除,日积月累,往往是所有的危机一同爆发,当人们发现其恶果时,可能情况已变得不可逆转。
      综合性,是指水域(特别是河道)是一个上下游、左右岸联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天然大系统,某一局部水域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水域整体的连锁反映。有的建设项目占用当地小湖滨、小河汊,从当地考虑影响不是很大,但从整个水系或整个区域的防洪来考虑,可能就有大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