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匆匆待了6天,虽然看了很多高科技的新奇玩意,但印象都不是很深,倒是日本的农村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从东京乘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到京都,沿途所见都是城市景观,看不到像国内一样的农村。后来导游说,其实大家沿途看到的大多是农村。
原来,从表面上看,日本的城市与农村几乎没有区别,不论是建筑样式、公共设施配备,还是百姓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日本农村的房屋比城市要更气派些,一般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大的甚至超过1亩。加上农村环境好、空间大,因此不少日本上班族选择在城里上班、到农村居住。于是,在日本农村就出现了一个个与城市类似的生活小区。久而久之,城里人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同化了,已很难将城乡区别开来了。
在日本,真正反映城乡差别的是人均收入。日本自197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以来,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在日本富人中,年收入上千万日元的农民并不鲜见。所以,在日本提到农民,人们都会流露出羡慕的表情。
日本农业是专业化的优质农业,日本农民是专业生产者。在日本,每户农户全年只生产一两个品种的农产品,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变成商品。每户农户一般拥有50亩左右土地,但劳动力只有两三个,农业机械化水平极高。比如,一对夫妻办一个存栏上千头的现代化养猪场,从饲料配比、喂食到猪圈清洁冲洗,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完成,工人只要启动按钮就可以了。
日本政府实行的是高收入高税率的税收政策,但为了刺激和引导国民消费,又规定如果当年收入当年消费,消费部分可不纳入纳税基数。所以日本农民的消费意识比较强,不少家庭拥有三四辆小轿车,多数农民工作之余,会出去休闲度假,甚至出国观光旅游。日本农民完全不是我们传统概念上的农民。
6天的日本之行给了我很多启发。日本在发展和规划农村中,始终坚持农民本位,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农村发展、富裕的同时,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也在同步提升,农民甚至比城里人活得更幸福、更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