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农业转型升级的点睛之笔

休闲观光农业淡季也闹猛

  见习记者 程益新
  隆冬,是传统休闲观光农业的淡季,然而在萧山湘野生态农庄,却是人声鼎沸。农庄总经理助理李立夫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农庄建立至今,已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乡村美食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今年5月,还被列入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内的景点之一,现在生意是越做越红火。
淡季不淡,旅游资源相结合
  鳄鱼血炒饭、鳄鱼皮凉拌、鳄鱼掌红烧……在厨师的巧手下,一只鳄鱼就做成了一桌“全鳄宴”。记者来到湘野农庄时,正赶上农庄里举行首届鳄鱼节。“价格虽比较贵,1公斤鳄鱼肉400元,一只鳄鱼就要8000元左右,但仍有不少客人特地从外地赶来尝鲜。”李立夫介绍,以前农庄只是以鳄鱼观赏作为吸引游客的法宝,但10月份被批准可以出售鳄鱼肉后,经营卖点有了突破,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可食用鳄鱼的地方。“今年生意越来越好了,光餐饮就上升了20%。”刘文进透露,一条鳄鱼一年的养殖成本大约只要500元,可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湘野农庄距离杭州东方文化园、老虎洞、杭州乐园等景点车程都在10分钟以内,农庄利用了这些周边的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在农庄里,游客不仅可泛舟芦苇荡中,观荷赏鱼,亲近自然;还可钓鱼、放养鸡鸭、钓乌龟;晚上,只要你的胆子够大,可以住在鳄鱼池上搭建的小木屋中,近距离地感受鳄鱼的威猛。
投资不少,特色农业显成效
  湘野农庄占地850余亩,其优越的地理吸引了各地的投资客。据李立夫介绍,香港某公司曾欲斥资上亿元全盘收购农庄,上海也有某公司想参股农庄,更大范围地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李立夫说,农庄目前就想踏踏实实地做好鳄鱼的利用文章,现在是菜肴,将来要延伸到保健品和药品方面。“目前省内已有5家饭店和农庄签订了长期供应鳄鱼肉的合同,但我们一年只能卖60条鳄鱼,肯定会供不应求。”
  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好前景,让不少投资商都“垂涎三尺”。以栽种桂花树而闻名的桐乡市桂花村,这几年来已吸引资金200多万元,其中个人投资占75%。村里新辟了古桂观赏区、休闲娱乐区、垂钓区和餐饮服务区,每年还不定期地举行体育盛会、文艺会演,游客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休闲项目。景区负责人范洪亮介绍,游客可将收集起来的桂花放到一个大瓦缸内,撒入盐、白糖腌制,只要住上一晚,桂花就成了可口的食品,可直接食用。“如今的休闲观光就是要办出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收入更多,相关产业都带动
  休闲观光农业不但拓宽了农业的功能和空间,还带动了各地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饮食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说现在是旅游淡季,可慈溪观海卫镇白洋村的梅农们一点也没闲着,他们正抓紧时间修山间小路、除梅树杂草、搭休憩竹棚。梅农告诉记者,去年杨梅节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光门票收入就6万多元,现在趁年底空档,他们要为明年的杨梅节做好准备。在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近几年举办了多届黄桃节和桃花节,村支书陆访泉很实在:“不讲别的,这几年仅黄桃售价就从每公斤2元涨到10元,当地农民每年人均赚6275元,占了收入的70%。”
  省旅游协会有关人员表示,自今年5月份我省推出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以来,杭城400余家旅行社的农业观光线路应运而生,仅6、7、8三个月,就有10万市民参加了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比去年增加了3万人,创造了1500万元的产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