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农机化

海宁农机化示范基地真不简单

加温有沼气灯 藏种有冷库

  母猪住“包间”、仔猪居“暖房”,三伏天里,养殖场在湿帘降温系统和风机的作用下,室温可控制在28℃左右;冬天则由沼气池自给的沼气灯加温,温暖如春。海宁市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这样一套生猪养殖农机化操作系统,引得前来参观的人啧啧称赞。
  位于该市斜桥镇的这个商品猪养殖示范基地,以前养殖规模小而散、设施简陋,养殖方式也比较粗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农机服务站、畜牧站和农能站的工作人员到这里蹲点调研,并组织我们到畜牧设备生产厂进行参观考察,引进购买机械设备,确定了整个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方案。”该基地负责人郁国明介绍,现在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养猪,猪排的粪便通过固液分离机分离,粪渣做成肥料,液体流入沼气池发酵,沼气再供给一些农机设备。既节能又环保。据了解,自畜禽养殖实行全程农机化后,每年可为养殖户节本增收1680万元。
  无独有偶,位于该市长安镇的花卉园区农机化示范基地也承担了一个省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该花卉园区引进建设冷库,为百合种球的二次、三次处理创造了基础条件,仅此单项就节约生产成本2500万元。通过冬季大棚加温设备的引进,保证了园区每年1300万株百合的安全越冬。
  正是在农机化示范基地的示范下,近年来,海宁市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畜禽、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的产前处理、生产过程以及产后保鲜贮藏环节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机化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吴红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