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海洋渔业

天冷了,鱼虾也要防寒冻

  眼下已是隆冬季节,据气象部门分析,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2月19日至20日,我省气温将低至0℃以下,由于本次冷空气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对我省水产养殖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这样的情况易受寒潮影响
  专家提醒,寒潮来临,下列这些情况容易受到影响:
  一、罗非鱼、白鲳、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温水性鱼虾,最适宜生长水温一般在25-30℃,10℃以下易致死。
  二、低水位的老池塘,一般在1.2米左右的。
  三、近期起捕上市,对规格尚小的罗非鱼等鱼类造成了反复频繁的机械损伤,使其体质得不到充分恢复的鱼塘。
  四、未经纯化复壮而过度繁殖,良种覆盖率较低,品质退化,成鱼个体小、抗病抗寒能力较差的鱼塘。
  五、仓促应对严寒,采取了间歇式的、不充足的加水,使罗非鱼等鱼类分散生活、生存于水体的表层,夜晚突降的霜冻对其影响尤大。
防寒准备要做好
  一旦寒潮影响,专家提醒一定要做好防寒准备:
  加强培育:无论是鱼苗还是成鱼,都必须在入冬前(水温18℃以上时)强化培育,以增强鱼体体质,防御寒潮袭击。一般池塘水温18℃以上时,鱼需投喂花生麸、谷芽、颗粒饲料等含粗蛋白较高的饲料,日投料量占鱼体重的2—3%。
  堵塞池塘漏洞:塘堤渗漏,首先用水泥加黄泥搅拌成板状,在塘堤内侧堵塞洞眼,若难以发现裂缝或洞口,可用牛粪搅拌成糊状,倒入漏水处(塘堤内侧)附近,可有效堵塞漏水。
  池塘注满水:若池塘条件许可,塘堤基础牢固的鱼塘,在11月下旬以前应尽量注满水,池水位离堤面20厘米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入地热水(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一方面可防止池塘水质恶化,另一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鱼苗越冬五措施
  加强越冬防寒管理和防病工作,是提高冬季鱼苗成活率和来年养鱼效益的关键。主要有以下5点:
  一、越冬前做好疾病防治
  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越冬前的强化培育,提高鱼类抗寒抗病能力。饵料要营养全面且丰富,能量蛋白比要高于饲养期,并适当增加维生素C等。在饵料中还要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等,可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二、封冰前池水宜处理
  目前,我省的精养池塘一般采用高密度、高产量的生产方式,饵料投喂量大,水源相对不足,许多池塘有机质超标。封冰前对池水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池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减少有机耗氧量,消除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在鱼类停食后,根据当地气候,可以在封冰前一周左右进行封冰前的池水处理,如采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等方法。
  三、低温危害当预防
  越冬池塘水体出现低温是造成越冬期大批死鱼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养殖鱼类长期在低于0.5℃的水温下难以存活,而引自温暖地区和高密度饲养的鱼类更不耐低温,因此,在鱼类的越冬管理中要尽可能控制并减少低温的出现,特别要防止机械搅水造成水温剧降,不要使底层水温降至2℃以下。
  四、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体缺氧也是造成池塘鱼类越冬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要保持越冬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体中溶解氧相对稳定,并增加水层光照,控制浮游植物,防止有机质过高,提高溶氧量。
  五、融冰后鱼病早预防
  鱼类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体质非常虚弱。融冰后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菌或其孢子、卵、幼虫逐渐发育,大量繁衍,使鱼体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水霉病、竖鳞病、白云病等极易流行,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为减少损失,融冰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地动态
舟山:
受冷空气影响,舟山近期沿海和近外海渔场风力可达9—10级。
  该市海洋与渔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已紧急通知出海作业渔船回港避风外,并提醒养殖户吸取上月冷空气造成损失的教训,抓紧起捕南美白对虾,做好梭子蟹防寒工作。
温州:
根据温州实际,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建议,广温性鱼类在水温低于15℃之前,仍要适量投饵;滤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在海水塘或淡水池塘续养的,要提高水位防冻害,并施有机肥促肥水,使越冬鱼体健壮。
  海水虾类正处于生长后期,绝大多数已起捕上市。专家表示虾类仍在续养的,要加深水体防冻,以延至元旦或春节前后上市。河蟹和青蟹正处于肥满期,养殖户在捕大留小、捕肥留瘦的同时,要做好上市与留养的防逃、防盗的管理,并保持水质的清新。捕光的蟹塘,放净老水,晒干或带泥风冻,以改善底质和杀灭病原体,有利于来年养殖使用。
  团鱼开始进入越冬期,专家提醒,养殖户要适当使用改底增氧剂及生物制剂,改良底质、水质;给团鱼适当内服抗生素或抗菌药物防病,使之安全越冬。
岱山:
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及时部署各项防风、防寒、防冻措施,日前,该县养殖技术人员已深入各基地、育苗场,帮助指导养殖户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技术人员建议,当地大棚养殖单位要抓紧起捕对虾销售,浅海网箱和藻类养殖单位应及时起捕转移不耐低温鱼类;围塘梭子蟹养殖单位要提高塘内水位,在低温期间保持水位高度,加强日常观察,注意水温变化;养殖户和育苗企业要做好大棚防风和养殖设施的加固工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